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8 光的折射反射 透镜成像规律 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光的传播、反射、折射以及透镜的成像原理等。在中考命题中,这些知识点往往是考查的重点。 命题形式。一是通过实际应用问题来考査学生对光的折射、反射、透镜的理解,比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光的折射定律等;二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分析一些光学现象,比如解释眼镜的矫正原理等;三是通过实验操作来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等。2024年中考并未考察,2025中考需要多注意。 ★重难点01: 光的反射现象与应用 一、光的反射 1、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现象:湖中“倒影”、平面镜成像、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等。 3、反射光路图 一点 入射点 O 三线 入射光线 AO 法线 ON 反射光线 OB 两角 入射角 入射光线 AO 跟法线 ON 的夹角α 反射角 反射光线 OB 跟法线 ON 的夹角 β 4、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 (1)平面镜 M 放在水平桌面上,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用红色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两次。 (4)将F板绕ON前后转动,在F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表中数据说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解读 ①硬纸板的作用:a、显示光路b、证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在E、F共面的情况下,F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原因可能是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 ③实验时为了显示光路,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利用了漫反射。 ④同学们能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⑤若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具体的操作是:将F板绕ON前后转动,观察是否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⑥将F板绕ON前后转动,在F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是为了证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⑦多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数据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⑧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普遍规律,正确的做法是改变入射角度,多次实验。 ⑨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向O点,光将沿图中OA的方向射出,说明光路具有可逆性。 5、光的反射定律: ①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眼睛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2)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凸面镜和凹面镜 凸面镜 凹面镜 对光的作用 发散 会聚 图示 应用 汽车反光镜 太阳灶 二、平面镜成像 1、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 (1)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2)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 (3)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4)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 (5)将蜡烛和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表中。 (6)分析与论证: 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和蜡烛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实验解读 ①本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目的是为了使像更清晰。 ②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寻找并确定像的位置。 ③本实验应该选择较薄的玻璃板,因为厚玻璃板可能形成两个像。 ④透过玻璃板观察到的像比较模糊,原因可能是玻璃板太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