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前六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欧洲南部的一些岩洞中,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雕塑和绘画,其所绘野兽身上布满了被刺的伤痕,且这些图像多处于洞穴深处光线难以照射到的地方,很可能是原始人用于行施法术、祈求狩猎成功的遗迹。这主要体现了 A.艺术与宗教信仰的关联 B.原始人对野兽的恐惧心理 C.洞穴环境对绘画的影响 D.早期人类的生产方式进步 2.波斯帝国时期,大流士一世下令将帝国官方语言确定为古波斯语,要求在各地修建的纪念碑的碑文、诏书等重要文书都使用古波斯语,同时搭配埃兰语、巴比伦语进行多语对照;还在帝国境内广修驿道,要求信使使用统一规格的文书传递系统。这一举措旨在 A.强化经济往来 B.促进文化交融 C.规范语言使用 D.巩固帝国统治 3.中古时期的西欧,教堂不仅是宗教礼拜的场所,还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教会规定的宗教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等,成为民众社交、娱乐和经济交流的重要契机,带动了商业活动的繁荣。这些现象表明中古西欧宗教 A.加重了民众的经济负担 B.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 C.促进了建筑艺术的创新 D.强化了君主的统治权威 4.图1所示为学者对某一历史时期特定国家的部分评价,该国家为 “地跨亚欧两洲的庞大帝国” “罗马与蒙古传统的融合体” “旧的多神教与新的东正教并存” 图1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俄罗斯帝国 5.大化改新时,日本朝廷颁布的诏书在地方执行时因翻译和理解差异,出现赋役征派标准不一、官职任命流程混乱等问题,导致改革推进受阻。为此,朝廷设立专门的“文案寮”,统一规范诏书格式,培训专业文书人员,并建立诏书下发后的逐级核查制度,要求地方定期向中央汇报执行情况。此举意在 A.加速中华文化传播 B.消除豪族地方势力 C.提升中央行政效能 D.完善庄园经济体系 6.表1所示呈现了8-15世纪不同时段内,西非部分国家在贸易、政治等方面发展的相关情况。这一情况变化表明该时期 表1 时段 主要西非国家情况 8-9世纪 加纳王国控制着跨撒哈拉贸易,主要出口黄金、象牙等,国内政治相对稳定,城市逐渐兴起 10-11世纪 加纳王国贸易规模扩大,与北非、中东等地贸易往来频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税收制度,势力有所扩张 12-13世纪 加纳王国逐渐衰落,马里帝国崛起,控制了重要的贸易线路,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发展,城市繁荣,政治影响力增强 14-15世纪 马里帝国依然强大,在延巴克围等城市建立了许多学校和清真寺,文化教育发达,同时桑海帝国开始兴起,积极参与区域贸易和政治活动 A.西非国家贸易中心不断南移 B.西非地区统一国家逐渐形成 C.区域贸易推动西非社会发展 D.西非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7.考古发现,玛雅帕伦克城邦统治者巴加尔二世执政时兴修水利,支持天文研究并修建神庙;乌斯马尔古城陶器上描绘了玉米种植与祭祀的场景。这反映出玛雅 A.文明以和平发展为主流 B.宗教信仰主导社会生活 C.农业水平决定城邦兴衰 D.社会发展涵盖多方面内容 8.1642年,荷兰航海家带领一支从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出发的船队去探索传说中的南方大陆,最终发现并命名了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该航海家是 A.塔斯曼 B.巴伦支 C.卡伯特 D.德雷克 9.图2为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