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2768

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灵活分析“诗评”题课件(共54张PPT)

日期:2025-05-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13396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届,PPT,54张,课件,诗评,高考
  • cover
(课件网) 灵活分析“诗评”题 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  诗评题的特点: 观点先行,基于论据,论述为主。 评论遵循“小切口,深挖掘”的原则: “小”体现结构思路、艺术手法、意象意境、思想情感、语言风格特色等内容; “深”体现揭示出深层次的情感、艺术魅力。诗评题具体有两种形式:定向印证式和开放式。 学前微语 教考关联 教材中的诗评举例 篇目 评论 《蜀道难》 “奇之又奇”(唐代文学家、诗评家殷璠) 《李凭箜篌引》 “摹写声音至文”(清代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浅而能深、近而能远” (明代诗评家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 《燕歌行》 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沈至” (晚清文学家吴汝纶) 内容索引 活动一 依照评论,倒推印证 活动二 针对评论,开放回答 对点练案 活动一 依照评论,倒推印证 (一)(2024·四川学考大联盟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望江南 仲 殊 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 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饶烟黛[注]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  烟黛:词中指蚕妇的眉毛。 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趁遨游”即乘兴游览,一个“趁”字说明词人此番游览的兴致是因蚕市而起。 B.“春邀灯火”一句使用了拟人手法,赋予画面以动感,写景的同时点明了节令。 C.“紫陌”和“红楼”相对,这两个色彩鲜明的词将蚕市的气氛渲染得更加热闹。 D.上片词人从街市夜间的繁华写到车马远去时的悠然,生动地呈现了成都之“好”。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趁遨游”即乘兴游览,一个“趁”字说明词人此番游览的兴致是因蚕市而起。 B.“春邀灯火”一句使用了拟人手法,赋予画面以动感,写景的同时点明了节令。 C.“紫陌”和“红楼”相对,这两个色彩鲜明的词将蚕市的气氛渲染得更加热闹。 D.上片词人从街市夜间的繁华写到车马远去时的悠然,生动地呈现了成都之“好”。 √ “写到车马远去时的悠然”错。“车马溢瀛洲”写的是蚕市上车水马龙,胜似瀛洲仙境的繁华景象,而不是“车马远去时的悠然”。 答案  ①词的下片自茧馆写起,与上片写蚕市的内容动静结合,丰富了意境层次。 ②“柳叶”“桑条”两句将室外景与室内人比照合写,表达了对蚕妇容貌的赞美。 ③“立马”一句借写词人驻马观望,表达了对劳动场面的入迷,再次表达了对养蚕人的颂扬。 2.本词构思精妙,前人评价本词时说:“写蚕市而以颂蚕工作结,表现了词人不同凡俗的构思意图。”请结合本词下片,简要分析词人构思的妙处。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① 杜 甫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②,歘见③骐驎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④。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注:①该诗约于上元元年(760)作者在成都时所作。②骅骝:赤色的好马。③歘(chuā)见:忽见。④霜蹄:马蹄。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人常在墙壁上作画或题诗,此诗是韦偃在墙壁上作画相赠,作者又为该画题诗。 B.诗歌前两句开门见山地指出韦偃知道杜甫爱他的画,故一来告别,二来作画留迹。 C.三、四两句写出韦偃绘画造诣高深,“秃笔”一词透露出其精湛技艺源于勤练不辍。 D.五、六两句描绘马的形象,仰头长嘶的马充满进取的渴望,仿佛千里长途即刻就到。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人常在墙壁上作画或题诗,此诗是韦偃在墙壁上作画相赠,作者又为该画题诗。 B.诗歌前两句开门见山地指出韦偃知道杜甫爱他的画,故一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