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3732

第二单元 良知与悲悯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四步复习法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5-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4次 大小:1637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二,四步,答案,法学,复习,期末
  • cover
第二单元 良知与悲悯———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四步复习法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整合 1 把握剧情。首先,要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如《雷雨》(节选)中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其次,要明白人物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再次,对舞台说明等也不能忽视。 2 了解冲突。戏剧都必须靠冲突去推动情节发展,并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戏剧中的冲突可能有多方面,欣赏时要注意分清主次。《雷雨》(节选)中既有人性的冲突,更有阶级的对立(最本质的冲突),多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深刻揭示了《雷雨》(节选)的悲剧性。 3 品味语言。通过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把握其思想性格特点。如周朴园的话语,虽简短,却盛气凌人。窦娥的语言,体现了她坚强不屈的性格特点。品味人物语言,还要善于体会言外之意,即“潜台词”。如,“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鲁侍萍不由自主地“看着他”回答“大概是的”,平静的笔底隐含着内心复杂的情感。 4 抓住悬念。戏剧悬念安排得好,能造成观众的紧张感,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注视着剧情的发展,从而达到心理的满足和饱和状态的欣赏效果。哈姆莱特复仇比剑的情节就包含许多悬念。 5 留心铺垫。铺垫和伏笔是否符合事理的发展规律也是衡量戏剧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准。如《雷雨》(节选)中,鲁大海对周朴园绝子绝孙的诅咒,就是一个很好的伏笔。 第二部分: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第三部分: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戏剧的结构和分类 戏剧结构 外部分为幕、场、景等。 内部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戏剧分类 表现形式 话剧、歌剧和舞剧等。 内容的性质 悲剧、喜剧和正剧。 题材 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等。 【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每一部经典剧作的跨文化传播和阐释,都具有跨越性的文化现象,哪些现象和事件值得关注和研究,要视特定的研究指向性而定:其一,指向那些有跨文化交集、与异国文化发生了“事实联系”的戏剧,比如在新疆出土、反映梵剧东渐的多语戏剧文学《弥勒会见记》。其二,指向戏剧经典。中外戏剧经典本身携带着本土戏剧传统的丰富蕴藏和文化符码,当它们与异国文化发生碰撞和交流时,这些蕴藏的理念、美学和价值在另一个符号系统和表演体系中被激发、被折射,产生另一种魅力和特殊的传播效应。其三,指向具有影响力的“跨文化阐释和传播”事件,即那些得到更丰富立体的跨文化阐释、更体现跨文化传播规律的戏剧现象。比如,民族戏剧经典在进入世界戏剧体系时,其中的民族特点如何在他者文化中赢得共鸣,产生新的阐释空间,从而将民族戏剧传播给外国受众,仍然亟待跨文化研究者揭示其中的关键性环节和国际传播效果。 (摘编自陈戎女《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研究:双向思维促进多元文明互鉴》)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末,欧美跨文化戏剧的实践与研究传入中国,与国内原有的“比较戏剧”研究交汇融合,二者之间既有交叉,又各有侧重。 相较于比较戏剧研究,跨文化戏剧研究的外延较窄,主要关注具有多元文化因子的戏剧实践,特别是那些类似于西方先锋实验戏剧的文化杂糅特征较为明显的戏剧作品。大体有以下两类:一类是西方人创作的东方题材或具有东方元素的戏剧研究,如对美国华裔作家黄哲伦《蝴蝶君》剧本及演出的探讨。这类研究对于中国观众来说陌生且无关紧要,对于欧美学界的研究来说也只是量的增加;另一类则是“西方经典戏曲改编研究”,如用京剧和昆剧演出莎士比亚经典、用河北梆子演出古希腊悲剧、用越剧演绎易卜生戏剧等。这类形式为中国所特有,且根本思路方法又与欧美跨文化的先锋实验戏剧相通,因而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中国的跨文化戏剧研究当中,最易引发欧美学术同行兴趣与共鸣的一类。有批评者认为,它们虽然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