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3778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学案(含答案)—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四步复习法

日期:2025-05-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0次 大小:22986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三,答案,复习,四步,期末,学期
  • cover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一步:学习目标整合 单元名称 课时名称 课标要点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1.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印欧人和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基本事实。 2.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古代人类的迁徙对区域文化形成的影响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了解各个历史阶段世界各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变迁的影响,以及人口迁徙和移民社会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问题。 第二步: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第三步: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一、中国古代的人口迁徙 1.中国古代人口的迁徙轨迹 (1)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向人口稠密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迁移。如东汉以后的五族内迁;元朝时女真、蒙古人的南下。 (2)北方人民南迁,由人口众多的黄河流域迁向人口稀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如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南迁;五代十国时期中原人民流落江南。 (3)内地人口向边疆迁移,大多由政府组织军民迁徙,从事戍守、开发、屯田等。如秦朝迁50万中原人去越族地区;元统一后许多汉族人到边疆去。 (4)华人外流。我国古代有很多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到海外谋生、居住,形成华人外流。如唐朝时有人到南洋;郑和下西洋后去南洋的人更多。 (5)外族内流。在长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不少外国人来华经商定居,形成外族内流。如唐朝时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到我国一些地区居住,元朝时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2.人口迁徙的原因 (1)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落后和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少数民族内迁。 (2)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导致大量北人南迁。 (3)统治阶级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目的组织军民迁徙。 (4)统治阶级专制统治、土地兼并等,也使农民流离失所,导致人口被迫迁徙。 3.人口迁徙的方式:政府组织,如开垦边疆、保卫边境等;自发迁移,如躲避战乱、经济谋生等。 4.中国古代人口迁徙的意义 (1)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交融,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有利于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各民族经济的进步发展。 (3)有利于江南的开发,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4)开发南洋,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贡献。 (5)人口分布日渐合理,人口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 (6)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南洋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人口迁徙带来的文化挑战与认同 1.挑战:在中国古代人口迁徙中,无论是少数民族的大量内迁还是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均带来了不同文化的冲突问题。有些冲突甚至发展成为战争,对中原或南方地区的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认同:在中国古代人口迁徙中,虽有文化挑战,但认同是主流。 (1)自北向南的生存型移民中,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使得传统文化在南方得以延续和发展,汉族政权的实际疆域进一步扩大和巩固,汉族与南方诸族间的交融进一步加强。 (2)以行政手段推行的强制性移民中,在大量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会馆中,主祀本籍主神、附祀川主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 (3)从平原到山区的开发性移民中,原山区落后的民族逐渐在制度上实现王化,在思想上实现儒化。 (4)在非华夏族的内迁中,北方族裔往往非常注重谱系建构,包含谱系重建、谱系嫁接、排行攀附等现象,通过这些方法,北方内迁民族能够简便地完成向汉人身份的转变,获得华夏正统性身份。 三、欧洲殖民者从事黑奴贸易的兴衰原因及历程 1.兴起原因 (1)15世纪末,西方殖民者在美洲拓展殖民地的过程中,屠杀和驱逐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