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3779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案(含答案)—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四步复习法

日期:2025-05-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9次 大小:10886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四,复习,四步,期末,学期,历史
  • cover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一步:学习目标整合 单元名称 课时名称 学习目标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1.能够结合地图和史料了解古代不同类型的商路。 2.能够结合史料多角度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3.联系“一带一路”战略,感悟习近平“路路相连 ,美美与共”的大同理 念。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1.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 2.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第二步: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第三步: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一、欧亚大陆的东西交通 兴起时间 鼎盛时期 衰落期 主要贸易商品 文化交流 陆上丝绸之路 西汉 隋唐 明清 丝 贸易互惠之路、物种传播之路、宗教文化传播之路、乐舞融汇之路、民族融合之路、科技交流之路 文明交流具有双向性、竞争性、互惠性。以开放的姿态去包容、吸收、创新 草原丝绸之路 夏商 蒙元 明清 民族迁徙 西南丝绸之路 夏商 隋唐 宋明之后 茶、马 海上丝绸之路 先秦 郑和下西洋 鸦片战争之后 瓷器 二、古代中国商路贸易的阶段特征 1.汉朝 (1)从范围上看,以周边国家为主,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 (2)从交往形式上看,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 (3)从途径上看,有官方、民间两条途径,其中官方是主要参与者。 (4)从道路上看,以陆路为主。 2.隋唐时期 (1)全面开放,影响深远。我国已经逐步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 (2)交流的空间范围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与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有了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 (3)海陆并举,海上贸易和陆上贸易都很发达。 (4)双向交流。此时期的贸易、文化、使节往来都是双向进行的。 3.宋元时期 商品经济发达,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业突飞猛进,尤其是海上运输,在世界名列前茅。 4.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 由开放转入闭关锁国,由于封建统治阶级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逐渐萎缩。 三、丝绸之路和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比较项 丝绸之路 新航路开辟 不 同 点 中心 中国 西欧 背景 封建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目的 解决匈奴威胁,更多出于军事需要和政治目的 开拓市场,掠夺财富,更多出于经济目的 范围 亚、非、欧三大洲 整个世界 主要商品 丝绸、瓷器等手工业产品 欧洲工业品 方式 主要为和平交流 主要为暴力掠夺 影响 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文化的交流,实现了交往国家共同受益 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加速其向近代社会转型,推动世界的整体化进程,但也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 2.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 (1)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并非总是由经济主导,有时文化因素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存在文化差异,在国际贸易往来中,文化的交流就显得更加必不可少。在不同的时期,贸易的主导内容可能会有较大差别。 (2)国际贸易推动商品交流,而商品交流又推动文化交流的发展。反过来,文化交流又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例如,茶既是一种商品,同时它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近代以来,茶叶的出口曾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变化,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增长。 (3)交流是世界历史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世界文明发展阶段的大致同步,发展道路有相近的一面,以及彼此的相互交流都表明世界文明发展具有“一元性”。开放、交流是世界历史、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只有交流,不同的文化才会更好地融合,国际社会的经济贸易也会因此而提升。 四、国际贸易的发展 1.15世纪至17世纪的重商主义政策阶段 15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正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海外贸易的范围空前扩大,西欧对亚洲、非洲、美洲的殖民掠夺,使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