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98455

2.8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一课一练(解析版)(北师大版七上)

日期:2024-05-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1次 大小:2038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铁器,牛耕,引发,社会,变革,一课
  • cover
提技能·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在古代,人们在贵族的田地中集体耕作,古书中把这种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描写为“千耦其耘”。那么,这种劳动场面出现的时期是(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解析】选A。西周时期,人们使用木制、石制的工具进行生产,生产效率很低,靠个人很难单独完成生产任务,因此,那时候实行的是大规模的强制性集体耕作。 2.生产工具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打制石器在山顶洞人之前普遍使用,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西周时期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故选C。 3.(2014·聊城中考)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最主要是因为(  ) A.分封制的推行 B.百家争鸣的活跃 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D.合纵连横的开展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而个体生产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概念链接】“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公作”是指在贵族的封田里集体耕作。因这种劳动付出很大,劳动者一无所获,因而没有积极性,生产效率低,故为“公作则迟”;“分地”指的是地主把土地分给个体农民耕种,农民可以留下一部分收获物供自己支配,因而生产积极性、生产效率都较高,故为“分地则速”。 4.在嘉峪关出土的壁画墓,图上绘二牛,一白一黑,牛鼻有环。二牛所挽之犁,犁头部深深切入土。这种耕作情景最早出现在(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夏商时期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题干情景材料显示的是两牛牵引的犁,这一现象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 5.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 【解析】选C。此题属于因果型选择题,考查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也可以说是新旧社会的交替和过渡时期。故正确答案为C。 6.战国时期,变法图强引领时代潮流,各国势力不断重新洗牌。下列改革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 A.魏国李悝变法 B.楚国吴起变法 C.齐国管仲改革 D.韩国申不害改革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齐国管仲改革发生在春秋时期,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韩国申不害改革均属于战国时期。 【拓展延伸】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会出现变法运动 (1)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推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新的生产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必须废除旧贵族的特权,进行革新变法。 (3)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只有富国强兵,方能不被兼并,因而迫使各国变法。 7.在群雄逐鹿,山河日变的“大争之世”,在英雄辈出的战国时代,华夏大地的西陲正经历着一场亘古未有的“社会变革”。导演商鞅变法的君主是(  ) A.齐桓公 B.楚庄王 C.秦孝公 D.秦穆公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故选C。 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商鞅变法规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故选B。 9.假设你是商鞅变法后秦国的一位农民,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 A.大力开垦荒地 B.当兵建立军功 C.经商发财 D.多生产粮食布帛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商鞅变法里面规定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 10.毛泽东曾评价商鞅:“(他)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