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禁欲主义 以神为中心 真正的善不是世俗的声望、公职、财富和快乐,而是存在于上帝那里,因为“造物主的上帝就是善”。 ———波爱修《哲学的慰藉》 教皇作为基督在人间的代理人,教皇法庭是“整个基督教世界的法庭”,教皇是“直接管辖所有人的法官”。 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 ———教皇格里高利一世 蒙昧主义 信徒 出生 罪行 善功 天堂 原罪 地狱 死后 善行 追求来世 中世纪的精神世界 教会至高无上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拉斐尔《圣母子》 中世纪《圣母子》 思考:对比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同一主题的两幅绘画,分别有何特点? 呆板僵硬 生动活泼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达芬奇《蒙拉丽莎》 米开朗琪罗《大卫》 问题: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的作品共同体现了什么精神?有何内涵? 内涵: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人文主义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城市经济的繁荣,使事业成功财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更加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充满创新进取、冒险求胜的精神,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 ———《全球通史》 他们依靠从商业、银行和工业活动中获得的财富,能够雇用大批诗人。学者和艺术家……通过这些人,资产阶级得以抒发他们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 ———[美]坚尼·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思考:文艺复兴得以从意大利地区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经济基础:新兴贵族、资产阶级的支持 中坚力量: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廷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思考:意大利在历史和地理上有哪些优势有利于文艺复兴的兴起? 文化基础: ①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 ②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 ③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彼得·博鲁盖尔《死神的胜利》 1347-1353年,欧洲黑死病蔓延,死亡人口超过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 刺激因素:黑死病推动人们对天主教会和禁欲主义的怀疑。 善男信女不止一次地组织宗教游行或其他活动,虔诚地祈求天主,但一切努力都徒劳无功。 ———薄伽丘《十日谈》 人们从黑死病大死亡体验的高度,对生之价值作了重新的肯定……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力的百般珍惜。 ———沈之兴《西方文化史》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人因为有理性所以胜过兽类,一切生命之物皆不可以与人匹敌。 ———彼特拉克《歌集》 但丁对地狱中的教皇尼古拉三世说: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你们这些贪得无厌的人,竟然拿上帝的物品去倒换金银……教皇尼古拉三世是如此的贪婪成性,死后双脚将被火烧,从脚跟慢慢烧到脚尖。 ———但丁《神曲·地狱篇》 思考:上述诗歌反映了人文主义者怎样的主张和追求?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实质: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其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 中世纪神学 文艺复兴 以神为中心 禁欲苦行 来世观念 蒙昧主义 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的腐败和守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