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B(强加因果关系)》 2.B(“是为了论证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加强”错,是为了论证城市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城 市社会秩序井然有序) 3.C(材料二中,“研究城市之美”需要注意:立足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研究 与应用研究;同时要具备历史、世界、战略三大视野。A、B、D三项皆符合此特征。C项属于 “发现城市生态文明之美”) 4.材料二围绕中国城市美学研究展开论述,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1分)首先提出要 发现、研究、创造城市之美这一话题,统领全篇。(1分)接着,主体部分用层进式分别论述如 何发现、研究、创造城市之美三个问题。(1分)最后,材料尾段进行总结,指出城市美学研究 的意义。(1分) 5.①需求:城市美学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1分)②事件:我们要从物 质、制度、精神、生态等角度发现城市之美;立足三大体系建设,以三大视野为指导研究城市之 美;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城市美学的多样性和多元性来创造城市之美。(4分)③展望:愿中国 城市美学研究更上一层楼,为中国和世界的城市发展贡献智慧。(1分) 6.D(D项,“表明他对张沛君的大惊小怪非常不满”说法错误。普悌思大夫看诊完毕不多说话, 看完就走,是因为靖甫只是出麻疹,病情并不严重) 7.B(B项,“从正面反映出张沛君兄弟在外人眼中的和睦亲爱”说法错误。汪月生和秦益堂的感 慨和评价属于侧面描写) 8.第①处:古愧在月光下森森然的影子衬托了张沛君担忧弟弟病情的心情,突出了其沉重和阴 郁的心情。(2分)第②处:白亮如银的月色和环境的幽静,暗示张沛君得知弟弟病情不重后 的轻松愉悦和内心的安然。(2分)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第①处环境描写:见皓月已经西升,邻家的 一株古槐,便投影地上,森森然更来加浓了他阴郁的心地。由文中“他走进房去点起灯来看, 靖甫的脸更觉得通红了,还现出更红的点子,眼脸也浮肿起来。他坐着,却似乎所坐的是针 毡;…但是他还未走到门口,那汽车却早经驶过去了:惘然地回身,经过院落时”可知,此处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烘托人物的心情,这一处环境描写安排在张沛君以为弟弟得了猩红热,焦 急地等待普大夫的到来之时,大夫迟迟不到,他等待得就越着急,所以环境描写中出现了“森 森然”,这种阴森的色调恰好符合此时人物“阴郁的心地”,突出了其内心的沉重。第②处环境 描写:院子里满是月色,白得如银;邻人已经睡觉了,一切都很幽静。这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还是烘托人物的心情,由文中情节可知,普悌思大夫已经确诊弟弟只是出麻疹,并不是猩红 热,没有危险,那么张沛君先前所有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发生,所以他“忽又高兴起来”,作者用 白亮如银的月色和环境的幽静来暗示张沛君此时的轻松愉悦和内心的安然) 9.①弟弟生病后张沛君并不了解具体情况,也不知道弟弟没有出过麻疹,可见在外人面前表现 出来的兄弟情深是假的;②弟弟生病后他考虑最多的并不是弟弟的病情,而是家庭生计、弟弟 死后孩子的养育问题、棺材钱的问题,可见并不是真心待弟弟好:③梦境是真实想法的体现, 张沛君在梦中对待弟弟两个孩子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他对待弟弟并非真情。(每点2分) (本题考查理解人物形象以及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①由文中张沛君回答月生的话“还是一 礼拜十八点钟功课,外加九十三本作文,简直忙不过来。这几天可是请假了,身热,大概是受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高一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六、八单元和古诗词诵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