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6023

古诗词诵读《客至》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5-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50350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诵读,客至,课件,2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客至 杜 甫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品味诗歌语言,反复诵读本诗,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理清诗歌的情感线索,领会诗歌的内容。 3.通过对诗句的鉴赏、写作方法的探究来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课文,理解诗人在《客至》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以及对于友人来访的喜悦之情。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 壹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等。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一生经历坎坷,尤其是在“安史之乱”开始后,他便流亡颠沛,之后定居成都,晚年漂泊鄂、湘一带,最后因贫病而死。 作者简介 杜甫一生写诗1400多首,其诗多涉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百姓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誉为“诗圣” 作品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以沉郁顿挫为主, 沉郁:指诗歌内容的广阔深刻,思想情感的深沉蕴藉。 顿挫:指诗歌韵律的抑扬跌宕,表现手法的含蓄曲折。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入蜀之初。在杜甫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在友人的接济与帮助下,一家人的生活过得还算平稳,从“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可以看出,有了生活的情趣。闲来也不时有客人相访,杜甫曾为此先后写下了《有客》《宾至》和《客至》等不少的闲适诗,而前两首是在草堂刚落成不久,为一位偶尔过访的旧相识和一位远道专程来访的客人分别写下的。 《客至》是上元二年(761)春天(定居草堂的第二年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当时的杜甫草堂地处四川犀浦县,这位县令当为犀浦县县令。从诗中那些话的亲切、随意的程度来看,也确实非老朋友不能。而且可见,这位县令与作者的关系非同一般。 整体把握 贰 解 题 《客至》是以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诗。 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过”,即探望、相访。相,偏指一方,“我”。相过:即探望、相访我。 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 这是一首迎客诗。我国的送别诗俯拾皆是,迎客诗却不多。全诗语淡情真,朴实感人。 初读诗文 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重点字词 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明府,县令的美称。 ②舍:指家。但见:只见。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④市远:离市集远。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无兼味,谦言菜少。樽:酒器。旧醅:隔年的陈酒。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⑤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余杯:余下来的酒。 ⑥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⑦ 呼取:叫,招呼 整体感知 本诗从结构上看,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描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全诗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第一部分(前两联),写迎客。日常生活的孤独与客人到来的欢乐形成对比,突出了迎客之喜悦。 第二部分(后两联),写待客。因饭菜不够丰盛的歉意和邀邻助兴的提议,体现了情感之质朴。 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诗的情感基调。 内容 基调 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