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6200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77张PPT)

日期:2025-05-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2721667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7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摊开历史长卷,唯大唐盛世醉人心弦” 你要写大唐,就不能只写大唐。 要写万国来朝,不夜长安,观长街繁华琳琅,细酌美酒佳肴。 写贞观平天下,开元人繁荣,青瓷陶瓷似冰如玉,盛唐天光普四方。 写诗坛万千,字字珠玑,谪仙一饮酩酊,醉卧挥就潇洒诗篇。 写胡旋琵琶,歌舞升平,霓裳羽衣庆宫宴,过后笑梦惊鸿艳影。 写富沃春风,看尽长安花,抚江枫,赏渔火,泱泱山河策马奔腾。 没人不热爱这盛大的王朝, 正如没人不热爱伟大的长安, 一切祥和明媚,繁华如梦。 铸就这样一个朝代需要什么? 圣君一位 贤臣一群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房玄龄帮李世民谋定天下,其功劳自然不容小觑。但在李世民心中,自己登基之后,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人,是魏征。因为魏征时刻都在注视着李世民,对李世民的言行举止提出各种谏言,甚至有些“吹毛求疵”,在魏征帮助下,李世民成为一位近乎完美的君王。 大唐第一“直男”,责任担当———魏征 讽谏帝王是一件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因为讽谏帝王,比干被挖心、屈原被放逐,但唐朝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不仅没有招来杀身之祸,反而成就了一段“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的佳话!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谏太宗十思疏》,体味其流畅的艺术文气和魏征敢于直谏的报国之心。 情景导入 魏征 学习目标 掌握并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培养自主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掌握“十思”的主要内容,领悟其积极意义。 体会本文的说理风格,赏析魏征高超的劝谏艺术,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体会作者忠心耿耿、敢于直谏的精神品格,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 审美鉴赏与创造: 思维发展与提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大唐第一杠精 魏征 大唐第一“直男” 魏征(580—643),字玄成,谥“文贞”。巨鹿曲阳人(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被称为“诤臣”,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明人王船山评论说: “太宗之世,忠直老臣,无有过魏征者。 《魏郑公文集》《魏郑公诗集》 魏征以“犯颜直谏”而闻名,是古今谏臣的典范。据记载,魏征从政十七年,魏征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50次,上书言事二百多次,一生的谏言多达“数十余万言”。其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著有《类礼》20卷 。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 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唐太宗 在位23年(627-649)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将领,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 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通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并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容许百姓休养生息,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后人称他在贞观年间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李世民(599年—649年)千古一帝 李世民与魏征的关系如何? 贞观六年,李世民对钟爱的长乐公主李丽质给予数倍嫁妆,魏征直言此违反礼制; 贞观八年,陕县丞皇甫德参直谏李世民被指为毁谤,魏征称古以来上书奏事,往往言辞激切,应关心对与不对; 贞观十一年,李世民东巡洛阳谴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