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6209

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5-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4173270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33张,PPT
  • cover
新课导入 如果历史人物 在朋友圈吵架, 会怎么讲道理? 某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王安石打开手机......发现被昔日的【基友】拉黑了 知识补充———王安石变法 新课导入 古语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古往今来,当国家发展陷入迟滞甚至困境是,总有眼光长远的政治家站出来主持变法,如春秋之管仲,战国之商鞅,明朝之张居正,还有我们今天这篇文章的作者王安石。 凡有变法,改革派与保守派必然有所争论,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面对昔日朋友司马光的不赞同,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以坚定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司马光来信中的观点一一驳斥。 学 习 目 标 了解文章写作背景,积累并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句式等重要文言知识。 理解文本内容,学习本文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的结构。 学习本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的特点,掌握本文的反驳方法及语言艺术。 体会王安石坚持改革,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壹 知 人 论 世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又称王文公。 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66岁。 作者简介 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他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 王安石的诗文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 主要作品有《答司马谏议书》《伤仲永》《读〈孟尝君传〉》《游褒禅山记》等散文名篇;诗歌《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二首》等。 有《临川先生文集》《王荆公诗文集》传世。 作者简介 知识补充———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sù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yè兼门下侍郎。 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司马光 写作背景 农民起义 东北契丹族 西北党项族 北宋 三冗:冗员、冗兵、冗费 内忧 外患 危 宋神宗 不行不行,朕要改变这种现状,朕要“变法”!!! 写作背景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赵顼xū)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 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写作背景 但是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熙宁三年(1070年),当时任翰林学士、右谏大夫的司马光三次写信给王安石,写了三千六百多字的长信《与王介甫书》,列举新法的种种弊端,要王安石放弃新法,恢复旧制。 本文就是王安石的复信。 贰 整 体 感 知 题目解读 “答”:即“答复、回复”之意。 “谏议”:指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 “司马”:即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