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七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2024)期末四步复习法 一、学习目标整合 篇目 作者 主要内容 写作特色 中考链接 邓稼先 杨振宁 概括了邓稼先鲜为人知的一生,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结构独特,角度新颖 分析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的事迹,高度赞扬了他勇于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革命精神。 夹叙夹议 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以及其作用 列夫 托尔斯泰 茨威格 本文是一幅托尔斯泰的“肖像画”,通过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对托尔斯泰的外貌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为我们展现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揭示了其深邃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欲扬先抑、比喻、夸张的修辞、外貌描写 分析文章的描写手法 孙权劝学 记叙了孙权劝吕蒙学习和吕蒙经过学习才略有了惊人的进步的故事。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 叙事简练 文言文阅读之阐述启示 二、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三、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知识点1:分析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一定的思想感情。 “分析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考点在各地中考中,有的文法比较直接,有的则隐含在句义中揣摩、句子赏析等题目之中;有的采用简答题的形式,有的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其主要设问方式有: ①联系全文,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第x段(或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题】 走进阿里 巴荒 我要一人进阿里。 那个烛灯悠悠的夜,长长而低矮的案桌四周,围满了新老朋友们,每一双眼睛都在等待着我说“不去了”,而进阿里这个久久潜入我心中的强烈愿望已势不可挡,我觉得西部荒野的大自然,一种神秘的呼唤正等着我去回答和验证些什么。 我幸运地搭上了去阿里的越野车,启程后百余里的路程中,我都神不守舍。直到车离开北面逆流的雅鲁藏布江,驶上海拔4790米的岗巴拉山口,我才从冥想中拔足,同车内的藏人们一起呼喊:“嗦嗦罗——— 我第一次看见“圣湖”羊卓雍措,就是这座喜马拉雅山北坡最大的淡水湖,约800平方米的高山湖泊,平躺于蜿蜒绵亘的群山之中。从高出湖面几百米的山口眺望,它确如镶嵌在群峰之中的蓝宝石,那种纯粹的色彩和宁静的感觉,以及湖畔密集的白色水鸟、牛马成群所带来的悠悠生息,是如此赏心悦目。 去阿里的路沿羊卓雍措行,经过浪卡子进入日喀则的江孜地区,远远就可看见江孜宗山上的旧城堡垒。江孜宗城堡因1904年江孜人民抵抗英帝国“远征军”的侵略而在历史上闻名。我跟随着车里的藏人穿进那像密集的道具一样的藏式民居,在墙头和柱身涂以彩绘的藏式小楼上喝了一道道酥油茶,然后又梦幻般地消失于这个场景。 而真正的阿里荒原(泛指无人区)是从拉孜起始的234千米桩后的岔口伊始的。车行至此,正如音乐曲调一转,爵士乐接古典乐,在一块插入泥土的铁牌处———生锈的铁牌上白色的手写藏汉文写着:向前,仲巴203千米;向右,措勤236千米———离开车道,往右边翻浆的干泥坑地“哐啷、哐啷”,我激奋的心也随它的“哐啷”声开进雨水和洪水侵蚀后又被太阳蒸干的荒滩,开进无垠的阿里高原,就像一只小船驶进波涛汹涌的大海。 阿里,阿里。 我终于跨进了地球上高高隆起的这块3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在平均海拔4500~5000米以上的阿里藏北高原之上,在脚下这片向西北延伸,一直到新疆昆仑、到青海可可西里的20万平方千米藏北无人区之中…… 而关于阿里,我在踏入这块神秘区域之前对它的了解甚少。我读过的那一则关于阿里札达古格王朝遗址的考察报告,仅仅是因那几张图片把一座依山叠起的风化古堡深深地印记在我的脑海里,“阿里”这个地名才第一次跃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