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7395

8.1《荷花淀》教案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5-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83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荷花淀,教案,设计,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荷花淀》教案设计2024-2025学年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和景物描写,体会荷花淀派清新优美的写作风格,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与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分析描写手法对人物性格及心理的刻画作用,培养逻辑思维与文本分析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品读文本,感受小说中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精神,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同与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分析水生嫂等妇女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及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 (2)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深入体会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以及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 媒体教具 (1)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课件和相关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荷花淀》背景及内容的理解。 (2)《荷花淀》全文打印版,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随课堂进度阅读和分析文本。 (3)准备相关的文学批评文章或学术论文摘要,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教法学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中秋节夜晚,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 99 个碎片,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 99 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但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然而在这篇小说里又是怎样一幅截然不同的战争面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孙犁的 《荷花淀》,感受那里的宁静与诗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著名作家,“孙犁” 是于 1938 年开始使用的笔名。 “七七事变” 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天津日报社工作,并坚持写作。 他的作品显示出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的独特风格,被当代文坛誉为 “白洋淀派”。其小说又被称为 “诗体小说”。 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散文集《津门小集》等。 写作背景: 1936 年,孙犁到了白洋淀附近的安新县同口小学教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熟悉了这一带的风土人情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1937 年,日寇的铁蹄踏进这一地区,他切身体验到了这里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 基于这种心理,1945 年他写成了 《荷花淀》 这篇著名的小说。 题目解说: “荷花淀” 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中部的湖泊白洋淀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时期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 以 “荷花淀” 为题,点明了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给人以诗情画意的联想。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31):夫妻话别,水生离家。 第二部分(32-61):探望丈夫,淀上遇险。 第三部分(62-85):助夫杀敌,迅速成长。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1. 初步理解小说的情节 小说情节梳理: 小说从女人编席写起,以她们成立队伍配合子弟兵作战结束。(1) 提问:小说为什么从女人编席写起?(2) (学生可能回答:突出了劳动妇女的勤劳,表现了女人等待丈夫回家时的心情,为后面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教师引导:同学们说得很好,编席不仅展示了劳动妇女的勤劳,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小说的语言描写。 2. 语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