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远古—前221年) 形成与发展时期:秦汉(前221—220年) 曲折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繁荣时期:隋唐(581年~907年) 继续发展时期:宋元(960~1368年) 辉煌与迟滞时期:明清(1368~1840年) 中 国 史 中国古代史 (远古—1840年)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 中国现代史 (1949~至今) 晚清时期:1840—1912 北洋军阀时期:1912—1928年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年 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 改革开放后:1978—至今 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中国史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远古—前221年) 形成与发展时期:秦汉(前221—220年) 中 国 史 中国古代史 (远古—1840年) 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中国史 第一单元 01 02 03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第3讲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一单元目录 CONTENTS 04 第4讲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原始社会时期 奴隶社会时期(早期国家) 社会大变动和转型时期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封建社会时期 统一多民族 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史 第3讲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课标解读 复习安排 课标要求 对应考点 融通选必 第3讲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 ———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秦统一的举措和历史意义 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秦的暴政与速亡 选必1: 1.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2.5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3.8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4.11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5.15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5.16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6.17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选必2:3.7 古代的商业贸易 5.12 水陆交通的变迁 选必3: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重点关注命题关键词: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制度创新、官僚政治、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文书制度、基层治理、焚书坑儒、陈胜起义、楚汉战争 能够运用唯物史观,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民族关系等多个角度阐释泰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这是新高考命题的情境载体所在。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全面认识秦朝灭亡的原因,从“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角度理解历史现象。 阶段特征 政治 ①结束春秋战国诸侯割据混战的混乱局面,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②开创了一整套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文书制度),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③秦朝暴政导致其短命而亡。 经济 ①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和巩固,小农经济初步发展,赋役负担沉重;②统一度量衡、车轨、货币,开凿灵渠,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③厉行重农抑商政策;④赋役沉重。 思想 ①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②焚书坑儒;③统一文字;④“大一统”意识逐渐形成 民族关系 ①北击匈奴,南抚夷越,与少数民族和多于战,设立机构,加强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管辖,拓展了疆域; ②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促进民族交融,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总体特征 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初步发展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课标解读 高考考情 阶段特征 课标解读 年份 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