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8521

第18课 辛亥革命-学习任务单-2024-2025学年 《中外历史纲要(上)》 (表格式,无答案)

日期:2025-05-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2次 大小:7258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中外历史纲要(上),答案,格式,18课,学年,-2024-2025
  • cover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历史 年级 高一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1.能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等史实,理解“武昌起义”的偶然和必然,以及“南北和谈”中革命党人的坚持与妥协。 2.能通过问题探究和小组讨论,从长段时空,结合史实联系,分析辛亥革命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革命历程如何起到了“高山滚石”效应这一史论,评析辛亥革命的功绩与局限。 3.能通过革命党人的行为与言论,结合辛亥革命的功绩与局限,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革命历程的高山滚石效应,感受革命当属历史之潮流,感悟革命党人敢为人先、勇于开拓、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 课前学习任务 1.用图表、时间轴等方式梳理辛亥革命的基本过程。 2.简要思考说明辛亥革命同之前发生的农民起义、改革运动有何不同。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分析1911辛亥年武昌起义前夕的历史细节,认识武昌起义爆发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材料1:1911辛亥年 武昌起义前夕的历史细节与辛亥革命形势图 材料2: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党人照片、邹容《革命军》(节选)材料、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材料 (1)结合上述材料,依次分析这些革命党人投身革命的目的。 材料3:革命派、清政府、立宪派、人民群众等在辛亥革命前夕的一系列活动。 (2)结合上述几股清末社会的政治力量及其活动,理解“武昌起义的发生具有必然性”这一说法的合理性。 【学习任务二】:分析1911辛亥年南北和谈进程各方的斡旋与回转,理解“南北和谈”中革命党人的坚持与妥协 材料4:1911辛亥年南北和谈进程各方的态度、行为等。 (1)结合课本相关史实进行回答,并结合材料中各方态度,分析此时南北双方和谈达成的共识是什么? (2)结合上述史实,革命党人为什么要对袁世凯让步 【学习任务三】从1912民国元年共和政体确立的相关史实,并将其置于长段时空,史论结合地评析辛亥革命的功绩与局限。 材料5:1912民国元年 共和政体建立的相关史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1)结合上述辛亥革命的历程,分析革命党人的革命目的实现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6:王奇生《高山滚石: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节选) (2)先阅读教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这一子目,再结合下述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革命历程如何起到了“高山滚石”效应? 推荐的学习资源 1.史学著作类: [1]周锡瑞.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M].杨慎之,译.南京:江苏人民-出卷网-,2019. [2]李宗一.袁世凯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李凡.孙中山全传[M].北京:北京-出卷网-,1991. [4]张宪文.中华民国史纲[M].郑州:河南人民-出卷网-,1985. [5]金冲及,胡绳武.辛亥革命史稿[M].上海:上海人民-出卷网-,1980. [6]章开沅,林增平.辛亥革命史[M].北京:人民-出卷网-,1980. [7]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卷网-,201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