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9667

中考物理复习基础过关力第十一讲简单机械第2课时滑轮机械效率课件(37页ppt)

日期:2025-05-1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28492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中考,课时,ppt,37页,课件,效率
  • cover
(课件网)  基础过关 第二 力 第十一讲 简单机械 第2课时 滑轮 机械效率 改变 力的方向  力  距离  改变力的方向  (4)图4,斜面是一种费距离但 力的简单机械。斜面高度一定时,斜 面越长越 力。 省  省  (3)图3,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物体所用的力 就是物重的 (不计摩擦及动滑轮、绳重等)。 n分之一  知识点2 机械效率 (1)有用功W有:直接对物体做的功; 额外功W额:克服机械本身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而多做的 一些功(不可避免的); 总功W总:利用机械所做的功,即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用公式表达 为 。 W总=W有+W额  有用功  总功  小于  1  知识点3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原理: (3)实验操作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力G,组装滑轮组,分别记下钩码和绳端 的位置; ②缓慢匀速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测力计示数F,用刻度 尺测量钩码上升高度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 ③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计算出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④改变钩码数量,重复以上实验。 (4)交流反思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①减少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②减小动滑 轮的重力;③增加物重。 核心考点1 定滑轮 动滑轮 例1:(1)如图1,物体M重1 000 N,直接匀速竖直提升M时需要的拉力F = N。 例1图 1 000  (2)①小明想利用滑轮来匀速竖直提升相同的物体M,但小明能够施加的 最大拉力是600 N,应选用图2中的 (选填“甲”或“乙”)图,请画 出绳子的绕法; ②理论分析:不考虑阻力、滑轮重和绳子重时,所需要的拉力是 N; 乙  500  动滑轮有一定的重力,绳子和 滑轮之间存在摩擦,使得拉力变大  例1图 解题思路: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来判断绳 端拉力的大小,题目未说明时需要考虑“滑轮的轴与轮之间的摩擦、绳 重和动滑轮重”的影响。 图1   图2 练习图 50  物体做匀速直 线运动,水平方向物体所受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大小相等 (2)利用图2中的动滑轮水平拉动物体M,使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 动,画出绳子的绕法。 图1   图2 练习图 核心考点2 机械效率的理解 例2:(2023广州改编)用滑轮组进行“一瓶水提升一个人”活动,如图, 水瓶匀速直线下降10 m,使人匀速升高0.5 m,水瓶对绳a的拉力为F1= 30 N,绳b对人的拉力为F2=480 N。此过程: 例2图 总功  W总= Fs  300  有用功  W有= Gh  240  (3)根据公式 可计算滑轮组机械效率η= 。 80%  例2:(2023广州改编)用滑轮组进行“一瓶水提升一个人”活动,如图, 水瓶匀速直线下降10 m,使人匀速升高0.5 m,水瓶对绳a的拉力为F1= 30 N,绳b对人的拉力为F2=480 N。此过程: 例2图 解题思路:要知道机械效率的定义,能分析情境中哪个力做有用功还是 总功,会代入公式简单计算。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角度认识效率,清楚 输入的总能量流向是怎样的。 练习图 A. 总功较大 B. 有用功较小 C. 额外功较大 D. 机械效率较低 B 核心考点3 滑轮组和斜面机械效率的计算 例3: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匀速拉动A物体,使它向右移动一段距离s。 例3图 (1)要求人对滑轮组绳端施加的拉力向左,请在图中画出符合要求的最省 力的绕线方式。 (2)已知A物体重为G,拉动过程中绳a对物体的拉力为F1,滑轮组的绳端 处所受人的拉力为F2,请选用上述各量的符号,列出此过程中以下各量 的表达式:利用滑轮组拉物体时总功W总= ;有用功W有 = ;A所受的摩擦力f= ;额外功W额外=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2F2s  F1s  F1  2F2s-F1s  例3: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匀速拉动A物体,使它向右移动一段距离s。 例3图 解题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