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0050

7.2物质溶解的量 课时练习 (含解析) 科粤版(2024) 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25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5991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物质,溶解,课时,练习,解析,科粤版
  • cover
科粤版化学九下7.2物质溶解的量 一、选择题 1.下列因素不能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是 A.温度 B.溶剂的质量 C.溶质的种类 D.溶剂的种类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B.可溶性物质溶于水均放出热量 C.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D.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 3.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20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 B.20℃时,把20g硝酸钾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g C.把31.9克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9g D.20℃时,把31.9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 4.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所示,在t1℃时,A、B两物质配制溶液的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两个烧杯内均有固体剩余,且质量相等 B.由t1℃到t2℃的过程中,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C.t2℃时,烧杯中的A溶液为饱和溶液 D.由t2℃降温到t1℃,B溶液底部未溶解的晶体质量增多 5.向蒸馏水中加入NaOH固体,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整个过程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OH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变大后变小 B.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不相同 C.b点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 D.c点时溶液的质量小于d点时溶液的质量 6.20℃,四个实验小组同学将不同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分别放入100g 水中,充分 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氯化钾固体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加入氯化钾的质量/g 10 20 30 40 所得溶液质量 110 120 130 134 A.上述实验③④中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B.实验②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 C.向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不再溶解 D.根据上述实验可知20℃时,氯化钾在100g 水溶解的最大量为为34g 7.一块体积为V%的木块漂浮于装有硝酸钾(KNO3)溶液(有部分硝酸钾固体未溶解)的小烧杯中,如图甲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硝酸钾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B.由图乙推断温度改变的方式是升温 C.M点时烧杯底部没有硝酸钾固体 D.V排增大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减小 8.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②中溶液是饱和洛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③中溶液的降温可能会析出晶体 D.②中加入足量的水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9.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取出一半溶液,溶液中溶解的溶质的量不变 C.向某溶液加入一定量溶质完全溶解,该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了,此时该溶液有可能形成了饱和溶液 D.某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一定会形成饱和溶液 10.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得到相应的五种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t1℃时,溶液①是不饱和溶液 B.t2℃时,溶液④是饱和溶液 C.t1℃时,溶液⑤是饱和溶液 D.t2℃时,溶液③是不饱和溶液 二、判断题 1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B.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 三、填空与简答 12.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其中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2)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13.如表是KCl、K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