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第*页 研习任务一 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 [素养目标] 1.通过表格比较种间关系,理解不同种间关系的特点。2.通过分析群落 的空间结构,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3.通过实例分析,理解生态位分化对群 落和种群的意义。4.设计方案,探究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梳理教材 1. 群落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群落的概念 群落是指在相同 聚集在 中各种生物 的集合。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时间 一定地域 种群 重要特征 群落性质 物种数目 从东北到海南的森林群落 丰 富 占据优势 常见 固定不变 失去优势 消失 共同生活 受益 独立生活 海葵 捕 食 提供保护 (2)互利共生 ①概念:两种生物 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 。 ②实例: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植物向 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 中的 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 长期 彼此有利 根瘤菌 氮气 (3)捕食 ①概念: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 的现象。 ②实例: 。 为食 翠鸟捕鱼 (4)寄生 ①概念: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 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 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 ②实例:马蛔虫与马。 体液、组织 (5)种间竞争 ①概念: 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 和 而产生的相 互排斥的现象。 ②实例: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 两种或更多种 有限资源 空间 关系 数量坐标图 营养关系图 特点 原始 合作 —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互利 共生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数量上常表现“同生共死”的特征,如果彼此分开,则对双方都不利,一方或者两方不能正常生活 寄生 寄生种群A得利,宿主种群B受害;宿主B一般不会全部死亡 【深度理解】 种间关系的比较 关 系 数量坐标 图 营养关系 图 特点 种 间 竞 争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 的变化,如图1;两种生物生存能力相同,如图2 捕 食 “先增加者先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且捕食者数量 高峰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 解析:捕食是种间关系,硬壳蟹和软壳蟹是同一物种,两者之间不是捕食关系。 互动探究 下图表示三种种间关系(捕食、种间竞争和互利共生),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① ② ③ ④ (2)从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趋势看,哪种关系中一种生物数量增加(减少),同时 另一种生物数量也增加(减少)?它们是不是同步增加或减少? (3)如何判断捕食关系图中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 提示:(1)①是种间竞争(竞争力明显悬殊);②是捕食;③是互利共生;④是种 间竞争(竞争力相当)。 (2)捕食和互利共生。捕食关系中的两种生物数量非同步增加或减少,互利共生中 的两种生物数量同步增加或减少。 (3)先增加或先减少的是被捕食者,如图②中的 a ;后增加或后减少的是捕食者, 如图②中的 b 。 (1)①~④分别表示哪种种间关系? 典题评析 [例1] (2024·新疆乌鲁木齐期末五校联考)内生真菌生长在植物叶和茎的细胞间, 感染植物并无症状,从植物中获得营养和保护,同时帮助植物提高抵御食草动物能 力。研究多花黑麦草感染内生真菌后对两种蚜虫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分 析错误的是( ) A. 通过样方法调查两种蚜虫的种群密度 B. 内生真菌对蚜虫密度的抑制具有选择性 C. 内生真菌和多花黑麦草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D. 实验中甲种蚜虫和乙种蚜虫是种间竞争关系 C 解析:蚜虫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通过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根据柱形 图分析,内生真菌感染和无内生真菌感染对比,蚜虫甲种群密度基本不变,而蚜虫乙 种群密度大幅度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