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1009

2025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13909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5届,历史,图片,试题,学期,三模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高考针对性训练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 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 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 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史前社会,带辕(钺柄尾端装配饰物)玉钺被视作权力象征,属礼器范瞒。图1是山 东地区曾出土距今约五千年前的带礅玉钺的考古遗址分布示意图。这可以用来说明 当时我国 潍坊西朱封遗址 章丘焦家遗址 ● 胶州三里河遗址 河 ●泗水尹家城遗址 葛县大朱东村遗址 ●邹城野店遗址 其/陵阳河遗址 黄 图1 A.先民审美的趋同 B.文明交流的频繁 C,邦国林立的形势 D.制玉工艺的精湛 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7页) 2.《孝经》在先秦时强调“养亲”之孝,到汉代在强调“养亲”之孝的同时,开始将“移孝作忠”作为 孝的最高境界。这一变化折射出 A.家国同构理念初显 B.宗法观念的淡化 C.社会主流思想演变 D.政治体制的变革 3.有学者指出:有唐一代,安史之乱、泾原兵变、吐蕃东进、黄巢起义都曾占据过长安,而唐朝廷 始终未亡;至唐末,东南割据,漕运殆绝,大唐帝国最终土崩瓦解。这一认识意在强调 A.中央集权式微 B.南方影响力上升 C.社会矛盾尖锐 D.运河交通的重要 4.表1是宋人关于附郭田(邻近城市的农田)的一些记载。据此可知宋代 表1 记载 出处 不椎稻陇有佳色,莱畦黄叶相与昌。 赵蕃《抚州城外作》 未到衢州五里时,果林一望蔽江湄。 杨万里《衢州近城果园》 黄柑绿橘深红柿,树树无风缒脱枝。 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间地。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A.生产方式调整 B.市镇经济繁荣 C.经济结构变动 D.区域分工明显 5.图2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波及范围及其中爆发不同烈度战争的地域分布示意图。该 事件应是 图例 波及范阁 战争刚是度0-3 图2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国民大革命 D.第二次国内革命 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7页) 6.表2是中国1870一1894年进口商品结构及比重统计表(单位:千海关两)。表中数据的变化 主要源于 表2 其它商品(含铁、锡、煤、 类别 鸦片 棉制品 煤油等) 年份 货值 比重 货值 比重 货值 比重 1870-1874 25978 39.12 21451 32.30 18984 28.58 1880-1884 29636 37.49 23265 29.43 26149 33.08 1890-1894 29947 21.10 49653 34.98 62332 43.92 A.晚清经济的被动转型 B.社会消费能力的提升 C.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 D,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7,1927年,中国共产党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爆发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后期 实现了由“根据地”到“解放区”的转变。上述转变表明 A.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巩固 C,民族民主革命向前推进 D.全国性革命胜利即将到来 8.1964年,周恩来在访问亚非14国期间正式提出《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扩大对非 洲国家的援助。到1970年,我国先后同10个非洲国家建立经济技术合作关系。这些举措旨在 A.拓展外交空间 B.应对美苏冷战 C.推动区域合作 D.促进经济发展 9.图3为1978一1990年中国居民家庭收入增长情况示意图。由此可知 350 300 250 人均GDP指数 (1978年=100) 200 被筑霜暖衣>掉高配 150 100 突辖霞民袋个均 50 236 母 母 图3 (注: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用于衡量居民收入水平的指标) A.农村生活水平超越城镇 B.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C.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D.城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