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1120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共2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5-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952502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纲要,中外,必修,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统编版|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课程标准】 1.了解明代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了解明代封建专制的发展。 时空定位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目录 第 部分 壹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明朝的建立 政治制度的变化 1、明朝的建立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背景: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后来,起义将领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 (2)建立政权: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江苏南京),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3)完成统一: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明朝的建立与统一形势图 ◎明太祖朱元璋 2、政治制度的变化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思考: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1)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罚,或不奏径行……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 —《明史·胡惟庸传》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①历史原因:历朝丞相权势过重, 以致皇权不稳,吸取元朝灭亡教训; ②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专权擅政; ③现实原因:废行省,设三司,丞相权势过大; ④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诛杀胡惟庸 2、政治制度的变化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废宰相 皇帝管六部 明朝 ①目的: 加强专制皇权。 ②废除: 明太祖废除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 限宰相 二府三司制 宋朝 众宰相 三省六部制 唐朝 抑宰相 中外朝制度 汉朝 设宰相 三公九卿制 秦朝 独宰相 中书省 元朝 ③影响: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加重了皇帝的政务负担,效率低下,易造成决策失误。 02 改革后 皇帝 地方 布政司 民政、财政 都指挥使司 军政 按察司 监察、司法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吏 户 礼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2、政治制度的变化 (2)明成祖设内阁制度 ①原因:宰相废除后,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 ②设立:明成祖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从此,形成一个常设的秘书机构,称“内阁”。 ③运行:A.内阁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 B.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 明朝中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被比喻为宰相。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2、政治制度的变化 (2)明成祖设内阁制度 宰相制 内阁制 相同 职能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不同 地位 (权力来源) 最高行政机构,法定(制度赋权) 政务咨询机构,非法定(皇帝信任) 职能权力 议政权,决策权 监督百官执行权 票拟权,无决策权 任免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对皇权作用 一定程度制约皇权 无法制约皇权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2、政治制度的变化 (2)明成祖设内阁制度 ①非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咨询顾问的内侍机构,无权决策;②权力源自皇帝。③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阁权的大小由皇帝意旨而定 ④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最后决定权、否决权在皇帝 〖思考:内阁制度的特点〗 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一、明朝政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