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1162

第4课两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 一轮复习课件(共3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5-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120151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历史,PPT,纲要,中外,必修,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课标1.3]通过了解泰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秦汉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建立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自公元前221起到公元220年,包括秦朝、西汉和东汉三个主要政权。 第4 讲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景帝 汉武帝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扩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光武帝 两汉(公元前202年—220年) (1)政治:汉承秦制,在保留秦制的同时,通过推恩令、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和察举征辟制等制度和措施,进一步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从汉初到汉武帝,重农和抑商各有侧重;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北方地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3)文化:汉初的“黄老之学”,到汉武帝“尊崇儒术”的演变,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儒家思想不仅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秦汉科技发展领先世界,汉赋展现时代风貌。 (4)民族对外:汉武帝北击匈奴,设立河西四郡,同时拓宽了对西南夷和南越的控制。丝绸之路开通后,加强了同周边国家的往来。 【阶段特征】 无论是汉人汉族,还是汉字汉语,还有久违的汉服,都与汉朝密切相关。之所以能够一直沿用至今,且还将继续使用更长更远,完全是因为大汉王朝的坚实基础造成的。汉王朝自公元前202年建立朝代,历经400余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特别是在当时世界的影响力,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时空坐标】 考试范围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选择性必修1、2、3 考点梳理 (1)两汉时期的国家治理。 (2)汉朝的衰亡及其原因。 选必1:1.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2.5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 3.8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4.11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6.17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6.18 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选必2:2.4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3.7 古代的商业贸易 选必3: 4.9 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备考指南】 一、汉初的统治—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1、西汉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汉初形势图 刘邦 继秦而起的汉王朝,面临怎样形势? 如何避免重蹈亡秦的覆辙? “汉兴,接秦之敝(同弊)……,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汉兴之初,海内皆定,同姓寡少,以惩亡秦孤立之败” ———《汉书·诸侯王表序》 2、背景: (1)社会经济凋敝 (2)吸取秦亡教训 一、汉初的统治—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3、措施: 概念解析:黄老之学是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黄老之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与民休息”,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 (1)统治思想:黄老无为思想, 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2)政治制度: 汉承秦制: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 有所损益: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4、效果: 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