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1536

5《雷雨(节选)》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253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雷雨(节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高中
  • cover
《雷雨(节选)》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课前解析 1、教材分析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被选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这部作品以 20 世纪 20 年代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描写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节选部分主要展现了周朴园与鲁侍萍、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鲜明,戏剧冲突激烈,语言富有特色,对于学生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作品阅读基础,对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戏剧文学这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接触相对较少。他们能够初步理解文本的表层含义,但在把握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作品主题等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二、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1)引导学生阅读剧本,梳理剧情,准确把握剧中的矛盾冲突,理解戏剧情节的发展脉络。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个性化、潜台词等特点,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 (1)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戏剧冲突、人物语言,深入探究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的思维能力,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2)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主题、艺术特色等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审美鉴赏与创造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浓厚的悲剧氛围,体会作者通过戏剧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创造性解读,尝试进行戏剧表演或改写,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 (1)让学生了解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体会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传承和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认识到戏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类情感方面的独特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理解戏剧冲突对推动情节发展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深入品读,探究其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学会分析戏剧人物形象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理解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本质,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2)引导学生理解戏剧语言的潜台词,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 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雷雨》相关的资料,包括作者介绍、创作背景、剧情梗概、人物关系图等,制作成 PPT 课件。 (2)收集话剧《雷雨》的相关视频片段,包括全剧简介、节选部分的表演片段等,用于课堂教学。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标注生字词,初步了解剧情。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第一课时 1、课时目标: (1)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包括戏剧的概念、种类、要素、语言特色等。 (2)了解作者曹禺及其代表作《雷雨》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梗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梳理课文中的人物关系,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 2、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一段雷雨交加的视频,营造紧张压抑的氛围,引导学生思考雷雨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2)教师介绍:1933 年,一位年仅 23 岁的清华学子曹禺,带着对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愤懑,创作了一部震惊文坛的剧本《雷雨》。这部作品一经发表,便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此后被多次排演,成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雷雨》的世界,感受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 二、知识讲解 (1)戏剧常识介绍:利用 PPT 课件,向学生讲解戏剧的基本常识。 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的种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