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1849

6.1《〈老子〉四章》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5-05-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156621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老子〉四章,课件,3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南怀瑾先生在《老子他说》对儒、释、道三家做了一个绝妙的比喻。他说:“儒家就像粮食店,人食五谷杂粮,如果不吃东西人很快就会不行,它是生活的必需品。佛家像百货商店,有空或是有闲钱的时候我们会去逛逛,可以买东西也可不买,甚至不去逛都不会对生活有太大的影响,但是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道教的思想深刻,内含兵家、纵横家,乃至天文、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若是国家、民族生了病,就必须要道教来帮助。” 今天,我们来看看老子和庄子是如何看待“有用”与“无用”的,思考他们的思想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情境导入 活动一:知人论世 查阅资料,了解老子、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和《老子》。 学习活动 1.老子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1、老子 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 辩证思想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是道的本性。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法则。 “无为而无不为”是侯王治理国家的根本手段和方法。 天道理论 道之本性即是自然无为 提出“绝智弃诈”“绝巧弃利” 主张“小国寡民” 主张“上善若水” 社会理论 推崇素朴、稚拙、恬淡 提出“味无味” 讲“涤除玄鉴” 美学思想 《道德经》高度地发挥了文学的特定社会作用,对当时人们认识自然现象与社会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文章不求驾空、纤巧,而是靠实,叙述议论,辞正理备。 文学成就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孔子 “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司马迁 据说,老子八九岁时,附近的大山上突然出现一青牛,青牛凶猛异常,见物咬物,见人吃人。后来,老子和青牛斗智斗勇,最终降服青牛,只许他们吃青草,还教它们拉犁拉车,青牛也成了老子的坐骑。在洛阳城北,有个下清宫,以前名叫青牛观,传说是老子拴牛处。老子拴了青牛,上翠云峰炼丹,青牛就在此等他。后来老子决定西去传道化胡,牵起正在吃草的青牛就走。那牛眼见要离开此地,对着西方吼了三声,这就是“青牛吼峪”典故的由来。 青牛吼峪 老子是这些思想家之一,他试图理解现实和生命的本质和意义。他对政治事务或社会习俗不感兴趣。他更关心寻找存在的根源和和谐之道。 1.老子 2.时代背景 老子生于春秋时期,这是中国政治动荡、社会动乱和思想多元的时期。周朝统治中国已经超过500年,但是正在衰落和失去对各个封建国家的权威。各国不断地互相争夺权力和领土,许多人遭受战争和压迫的苦难。 在这种混乱的环境中,许多思想家出现,提出了他们对如何应对社会和人类存在问题的看法。其中一些主张法家,一种严格的法律和惩罚制度来维持秩序和控制。其中一些推崇儒家,一种基于忠诚、孝道、礼仪和仁爱的道德准则。其中一些遵循墨家,一种普遍爱和非暴力的主张。其中一些实践道家,一种基于简单、自然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