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1854

11 *《百年孤独(节选)》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630179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百年孤独(节选),课件,3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百年孤独 (节选)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学习目标 了解马尔克斯生平及其作品,积累文学常识。 1 梳理小说主要内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2 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意味及“魔幻现实主义”。 3 理解小说题目的含义。 4 梳理小说主要内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1 本文情节的象征意味及“魔幻现实主义”特色。 2 理解“魔幻现实主义”特色。 学习难点 学习重点 速读与跳读、小组讨论、点拨实践 2课时 教法与学法 学习课时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人性与人生———百年孤独 1.走进作家,了解马尔克斯 2.走进作品,理解《百年孤独》 一、情境导入 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多次谈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对自己的影响。 莫言曾说:“(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心情是难以形容的,就像马尔克斯在巴黎读到卡夫卡一样,感到非常惊讶,拍案而起,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 让我们一起走进让莫言“拍案而起”的《百年孤独》吧。 二、学习活动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哥伦比亚作家、记者、社会活动家和作家,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1982年,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作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因为其在文学上的巨大贡献,他甚至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式的人物”,也许这正是对马尔克斯的最好评价。 活动一:预习效果检测 1.了解作家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 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枯枝败叶》。 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 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 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85年发表《霍乱时期的爱情》。 文坛地位: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主要内容: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2.了解作品———《百年孤独》 相关评价: ◆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评论:他(马尔克斯)是“继塞万提斯之后最伟大的语言大师”。 ◆《纽约时报》评论:《百年孤独》是“继《创世记》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表妹乌尔苏拉结婚后,带领一群年轻人离开家乡,长途跋涉来到一个偏远的地区,建立了小村庄马孔多。 马孔多交通闭塞,只有一群吉卜赛人偶尔来访,带来磁铁、望远镜、冰块等新鲜事物,却被村里人看作魔法。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老人梅尔基亚德斯结为好友,埋头钻研炼金术,却一无所获。他想寻找通向外部世界的道路,也以失败告终。 反而是乌尔苏拉在寻找离家出走的大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时,无意中“找到了丈夫在失败的远征中没能发现的通向远大发明的道路” 。马孔多自此与繁华世界建立了联系,天翻地覆的变化即将到来。 3.课文前情提要 4.读准字音 作坊(zuō fang) 呱呱坠地(gū) 打量(liang) 污秽(huì) 杜撰(zhuàn) 广袤(mào) 怪癖(pǐ) 发髻(jì) 滑稽(jī) 吮咂(shǔn zā) 逾越(yú) 跋涉(bá shè) 狡黠(jiǎo xiá) 玷污(diàn wū) 小铁砧(zhēn) 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脉络。 活动二:了解文意,把握结构 明确: 序幕(第1-2段) 开端(第3-6段) 发展(第7段) 高潮(第8-12段) 结局(第13-14段) 介绍马孔多镇的变化及主要的人物 丽贝卡到来 交代丽贝卡的恶习,以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