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1955

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35977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年高,三下,学期
  • cover
绝密★启用前 202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萍乡市第三次模拟考试 高 三 语 文 试卷 试卷共 8 页,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英歌舞,又叫潮阳英歌舞,是潮汕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 产之一。这种传统舞蹈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潮汕人思想信仰、道德观念、风 俗习惯、社会生活以及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 潮阳英歌舞的起源背景主要有两种:一是梁山泊英雄好汉化装卖艺,攻打大名府, 营救卢俊义的故事;二是梁山泊英雄好汉化装劫法场放宋江的故事。潮阳英歌舞是汉 族民间广场舞蹈和傩文化形态的延续,在延续中有了一定变化,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 子秧歌元素,逐渐演化为英歌舞,并成为潮阳地区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民间舞蹈 艺术。表演者用舞棍随着鼓点节拍来律动,以此来展现梁山英雄的侠义风采,场面宏 大,气氛热烈。 潮阳英歌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极具阳刚之气。它在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 流派风格,按舞蹈节奏的板式划分,大致可分为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和快板英歌三种。 慢板英歌节奏较慢,所用舞棒比其他流派长,其基本舞法是三下槌或四下槌构成 一组动作,慢中见势,势中显气,凝重古朴而又舒展优美。此外,还有“醉槌”英歌, 舞蹈时舞者形似醉汉,别具神韵。相较于慢板英歌,中板英歌的舞蹈节奏略快,且锣 鼓点节奏也不相同。前者是连续敲点,后者的锣鼓点中间有停顿和拉长。中板英歌的 基本舞法有打五棒、七棒构成一组动作的,也有打八棒、十棒、十一棒、十三棒构成 一组动作的,特点是于稳健中见潇洒,古朴中现圆活。快板英歌的节奏快、鼓点紧, 并随着队伍的阵势开合而多生变化,所用的英歌槌较短,运槌灵便。快板英歌一般分 为对打套式、南山文派和南山武派三类。 一个完整的英歌队表演分为前棚、中棚、后棚三个部分。前棚为英歌队的主体部 分,是整个表演的核心,表演人数为双数,最小规模为 8 人,最大规模可达 108 人。 他们全部扮演成梁山好汉的形象,手持布蛇挥舞的时迁是队伍的前导,宋江、李逵、 鲁智深、武松等“梁山英雄”则手持短棒,对敲而舞。中棚的主要人物是“佛公佛 母”,他们头戴弥勒佛面具,手持荾扇,拉开了中棚表演的序幕。这一部分表演以地 方上一些具有较强戏剧性和娱乐性的传统曲艺表演为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表现货郎 下乡的《双擂鼓》和表现男女爱情的《桃花过渡》等。后棚主要为武术表演,农民们 手握农具,将南拳的武术套路融入美歌舞表演之中,最后以徒步僧人与清朝官员的对 打来结束整个英歌队表演。 当代英歌舞无论是结构形式还是文化功能,虽然都发生了改变,但其传统的表演 形式依然保存完好。随着时代的发展,英歌舞中的某些表演套式必然会逐渐淡出人们 的视野,因此我们更应抓住时机,做好英歌舞的文化保护工作。 (摘编自李永杰《英歌舞———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材料二: 潮汕英歌舞近年来火爆出圈,引发终上线下的追捧。今年春节,英歌舞跃升视频 平台直播热度最高的表演类非遗节目。看过英歌舞的人,表达出的共同感受是“燃”。 这种“燃”,源于它英姿观爽、豪放阳刚的艺术魅力,但又远远不限于此,而是一种 由内到外、由传统到当下、由演员到观众的创造热情。①人们投射在英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