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沙县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检测试卷语 文 参考答案 一 、 现代文阅读 1.B(B 项“中国古代掌握砖石结构的技术早于木结构技术”错误,根据第2段,中国古代同时掌握砖石 结构 技术和木结构技术。) 2.D(D 项“都论证了中国古建筑采用木结构不是因为就地取材”错误,万里长城的例子,论证的是“古 代的 中国人在思想上,认为木结构建筑是最理想的建筑物”。) 3.C(C 项无中生有,文中李约瑟并未去否定刘致平的看法,是作者否定刘致平的看法。) 4.①建筑技术上,突破了木结构不能构成重大建筑物要求的技术局限;②设计思想上,确认木建筑结构形式 是 最合理和最完善的形式;③建筑成本上,木结构建筑最经济,节约材料、劳动力和工时;④价值观念上, 中国 人以“人”为中心,对建筑并不追求永恒。(每点1分,共4分) 5.①先驳后立。文章先反驳了自然地理因素、经济水平两方面的观点,然后从建筑技术、建筑成本、文化价 值 观念上提出自己的看法。(2分)②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先提出“ 为什么中 国古建筑主要发展木骨架结构”,然后从建筑技术、建筑成本、文化价值观念上分析,最后一段 得出结论。(2 分)(答到“引论———本论———结论”酌情给分。) 6.D(A 项对韩姐性格“执着坚持,精益求精”判断错误,韩姐不辞辛劳为生产队寻找水车零件主要是塑造 出 韩姐心中有群众, 一心为集体,办事雷厉风行的形象特点; B 项“没有‘先进事迹’”错,小孙帮韩姐替 班, 做好补位工作就是小孙的先进事迹; C 项大聪写对联不是表明“扎根岗位,献身事业”的决心,而是隐 含表达 了自己有文化却屈心抑志的不甘心。) 7.D (三位主人公的故事“完全独立”“各自发展”的判断错误,三个故事是间插叙述的,但并不是“完 全独 立,各自发展”,而是都集中表现主人公经历了思想的转变,牢固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 8.①表达上,使用了比喻和排比,表现“默契”带给人鼓舞和愉悦。(2分) ②结构上,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结构完整。(2分) ③主题上,升华主题。突出新中国建设时期劳动者的“默契”无处不在。(2分) 9.①事件的复制。韩姐、小孙、大聪三人都在生病被照料后改变思想,主动分担工作(2分)。②场景的复制。 “熬药熬稀的,刷洗脏衣裳,守着炉子谈心。”重复三人被人照料的场景(2分)。③主题的复制。由韩姐 的思 想转变衍生出的集体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的主题,在小孙、大聪身上重复出现(2分)。④效果: 表现了 新时期劳动者的相互关怀和思想境界的提升(1分),强化了小说集体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 的主题。(1 分)。(前三点答到两点4分,效果2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 10.BDF 11.C (用,指费用,资财,与《阿房宫赋》中“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的“用”意思不同。) 12.C (针对“国用不足”的问题,王安石主张选拔任用善理财的人,司马光则主张减少用度。) 13. (1)王安石回去之后呈上奏折,极力言说数代沿袭末世习俗的害处,并且认为理财没有章法。(得分 点: “累世”译为“数代”;“因循”译为“沿袭”;“弊”译为“害处”。 一点1分,大意1分) (2)竭尽诚心,南北少数民族也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路人。(得分点:“胡越”译为 “南 北少数民族”;“傲物”译为“傲视别人”;“行路”译为“路人”。 一点1分,大意1分) 14.①王安石:应该设。(1分)理由:旧法习俗多有弊病,理财没有章法,设置一个理财部门就可以解决 国用 不足的问题。(1分) ②司马光:不应该设。(1分)理由:可以节省用度来解决国用不足的问题,而设制置三司条例司造成了朝 政混 乱、人民怨愤;除了王安石,韩绛、吕惠卿,所有人都认为此做法是错误的。(1分) 【参考译文】 戊申熙宁元年二月乙卯,神宗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