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2884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05-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126103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课,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变化,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由理论到实践 由理想到现实 “新和谐公社”蓝图 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1848年《共产党宣言》 由一国到多国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 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 十月革命攻打冬宫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课程标准: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变化。2.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1917 1918 1921 1928 1937 1953 1964 1982 1985 1991 苏俄建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实现工业化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1922 苏联成立 苏联解体 1924 斯大林 时间线整理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改革也没能突破这一体制。80年代后期苏联的改革发生了根本方向性错误,终于使局势失控,苏联解体。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东欧国家一直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在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过程中又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发生了剧变。 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前途光明。 目录 材料1 在二战中苏联有2700万人被夺走了生命;物质损失估计达2.5万亿卢布,超过苏联1940年国民总收入的4.5倍; 1700多座城市毁于战火,许多工业中心被夷为废墟,工业总产值下降到战前水平的50%;农村劳动力从1940年的1690万人减少到1945年的650万人,播种面积减少25%,农业总产量下降到战前水平的60%。 材料2:1946年3月,苏联通过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四个五年计划,计划要求首先恢复、发展重工业和铁路运输业,其次大量生产主要消费品,并使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到1950年,苏联共恢复和新建成6200个大企业,工业增长速度达23%,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增加73%,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轻工业的生产只增加了22%,农业总产值恢复到1940年的99%,其中籽棉、甜菜、肉、蛋、奶的产量超过战前。5年中,国家3次降低日用工业品零售价格,在城市和工人区修建住宅1亿多平方米,在农村建房270万所。文教科技事业也有较大发展。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阅读材料1和材料2,体会二战后苏联的发展速度!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斯大林执政时期(20世纪20-50年代)形成了一种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1936年,苏联公布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主要特征如下: ①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②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 ③思想上:个人崇拜。 (一)战后发展 1.成就 2.问题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91年 1953年 1964年 1985年 1982年 共同目的: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促进发展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2 政治上:高度集权,个人崇拜 苏联 模式 1 所有制结构:单一公有制 经济上: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工业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二)苏联的改革 1953 1964 1985 1991 1982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僵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没了。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比较项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不同点 时间 1956-1964 1964-1982 1985-1991 侧重 农业 工业 前期经济(市场),后期政治 结果 取得一定成就,最后失败 失败 败因 未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对苏联模式进行修修补补 进行根本性改革,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相同点 (1)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