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3314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教学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05-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73640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课,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变化,教学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 东欧、苏联的事件从反面教育了我们,坏事变成了好事。问题是我们要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再把这样的好事变成传统……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东欧:建设、改革与剧变 苏联:发展、改革与解体 01 02 【学习目标】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变化,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03 中国:奠基、改革与复兴 核心素养 星哥 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成就: 据苏联政府的统计数字,1950年“四五”计划结束时,苏联恢复和新建了6200个大企业,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增加73%,其中重工业产值增加了一倍多,国民收人比战争前提高64%。 国防工业取得重大突破,1946 年建成世界上第-座原子能反应堆,1949 年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1950年苏联国民经济总产值(以1966年的美元计算)达到1 57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 国民经济总产值是393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位。 1946—1950年恢复和发展苏联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即第四个五年计划: 一、苏联:发展、改革与解体 (一)发展 1、背景:1946年3月,苏联通过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四个五年计划,计划要求首先恢复、发展重工业和铁路运输业,其次大量生产主要消费品,并使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到1950年,苏联共恢复和新建成6200个大企业,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增加73%,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轻工业的生产只增加了22%,农业总产值恢复到1940年的99%,其中籽棉、甜菜、肉、蛋、奶的产量超过战前。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成就: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原子弹氢弹,教育、民生也有提高。      (2)问题: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3)改革契机:斯大林逝世,以赫鲁晓夫为首苏联新领导人试图改革。 一、苏联:发展、改革与解体 (二)改革 2.赫鲁晓夫改革 (1)主要内容: ①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 ②经济: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2)影响: ①注入某些市场成分,取得一些成效;推进了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增加;1957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②未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一、苏联:发展、改革与解体 2、改革 3.苏共二十大 (1)时间:1956年。 (2)概况: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报告。 (3)影响:打破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后遗症。  《秘密报告》传达后,一批大学生和工人聚集在第比利斯的街道和广场上,他们提出了“不许批评斯大林”的口号。 ———《苏共中央对传达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后所出现问题的应对和处理》 “最近资产阶级报刊广泛进行污蔑性的反苏宣传,反动派企图利用有关苏联共产党指责斯大林个人崇拜的一些事实来作为进行这种污蔑的理由”。 ———《苏共中央关于克服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决议》 一、苏联:发展、改革与解体 (二)改革 4.勃列日涅夫改革 (1)主要内容: 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2)结果:对传统体制修补效果有限。 (3)失败原因:勃列日涅夫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 196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