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3375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习题课件 (打包5份)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103139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5-2026,学年,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件网) 第三单元 第14课 唐诗五首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皋( ) 徙倚( ) 驱犊( ) 萋萋( ) 崔颢( ) 千载( ) 征蓬( ) gāo xǐ dú qī hào zǎi péng 返回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东皋薄暮望 _____ (2)徙倚欲何依 _____ (3)白云千载空悠悠 _____ (4)晴川历历汉阳树 _____ (5)芳草萋萋鹦鹉洲 _____ (6)大漠孤烟直 _____ (7)长河落日圆 _____ 接近 徘徊 飘飘荡荡的样子 分明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指烽烟 指黄河 返回 3. 下列诗句运用了典故的一项是( ) A.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B.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C.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D.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B 【点拨】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返回 4.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皋/ 薄暮望,徙倚/ 欲何依 B. 征蓬/ 出汉塞,归雁/ 入胡天 C. 晴川/ 历历汉阳树,芳草/ 萋萋鹦鹉洲 D. 黄鹤/ 一去/ 不复返,白云/ 千载/ 空悠悠 C 【点拨】C 项,应划分为“晴川/ 历历/ 汉阳树,芳草/ 萋萋/ 鹦鹉洲”。 返回 5. 文学常识填空。 (1)王绩,字_____,号_____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其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语言朴素自然。 (2)《黄鹤楼》的作者是_____ ,他是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3)《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_____的作品。他与_____合称“王孟”,是唐代_____诗派的代表人物。 无功 东皋子 崔颢 王维 孟浩然 山水田园 (4)律诗每首共有八句,每两句为一联,依次称为首联、 _____、 _____ 、尾联。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_____ ”或“_____ ”。 颔联 颈联 五律 七律 返回 6.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使至塞上》中,诗句“_____, _____”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了战事的频繁。 (2)毕业多年后的哥哥再回母校,发现已经物是人非,这时,他也许会像崔颢在《黄鹤楼》中所写的那样,发出“_____,_____”的感慨。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3)假期旅游时,小西看到大漠的炊烟,黄河边上的落日,忍不住惊叹道“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妈妈说: “如果要用两句诗来形容,那就是‘_____ , _____’吧!”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4)[2025 湖南期中节选]“望”字在甲骨文中很像一幅表意的画,即一个人站在高处睁大眼睛看向远方。我们的古诗文中有着千姿百态的“望”:余晖中望去, “树树皆秋色, _____”(《野望》)诗人在满目秋色中更感萧瑟;登楼而望,江面暮霭沉沉,崔颢发出“_____ ?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思乡之叹。 山山唯落晖 日暮乡关何处是 返回 一、中考题型演练 (一)阅读《野望》,完成练习。 7. 请简析首联“望”字的双重意蕴。(2 分) _____ “望”既指诗人眺望远方,(1 分)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能找到知音或者心灵的寄托。(1 分) 返回 8. 本诗尾联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教材母题改编] _____ 用典。(1 分)引用了伯夷、叔齐采薇而食的典故,“采薇”比喻隐居不仕,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孤独、抑郁、渴望找到知音的心情。(2 分) 返回 (二)阅读《黄鹤楼》,完成练习。 9. 下列曲线中最能体现《黄鹤楼》一诗中诗人的情感变化的一项是( )(2 分) A 【点拨】 诗人先是于黄鹤楼上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产生怅惘之情;接着看到清晰、明丽、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象,产生愉悦之情;最后远望江水,日暮时分,烟波浩渺,由此生出思乡之情。因此诗人的情感变化曲线应是先因怅惘而下降,再因喜悦而上升,最后又因思乡愁绪而下降。A 项符合这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