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山中学24-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下图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和半坡文化出土的陶器,尽管他们相距遥远,但它们又有着极其相似的文化特征。由此可知中华文明 A. 起源最早 B. 多元一体 C. 独树一帜 D. 领先世界 2.下列中国古代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法令,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②“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③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④“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 A. ①③④②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③①②④ 3.“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从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 A. 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 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 C. 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 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4.1300—1800年,西欧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11%,农产量增长率也大致相当,但19世纪,德国农产量翻了3倍,1800—1980年的英国农产量增加了9倍。这主要得益于( ) A. 欧洲农业科技的领先 B. 农业机械的完全普及 C. 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 D. 现代农业模式的发展 5.京师同文馆和相继兴建的一批洋务学堂,完全从洋务实践需要出发设立具有“实效”的课程,形成了不同于旧学的新学课程体系。这说明( ) A. 新学堂培养出了大批洋务人才 B. 中国增强了向西方学习的动力 C. 洋务运动促进中国教育近代化 D. 逐渐形成了较完备的教育体系 6.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 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 “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 “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7.1979年1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客人时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 A. 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 C. 扫除了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的最大障碍 D. 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8.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半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A. 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 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 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 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9.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运用到了智能搜索、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生活预测、人机交互等,影响到生活多方面。这反映出( ) A.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B. 社会服务体系日渐完善 C. 科技全球化趋势加强 D. 科技进步改变社会生活 10.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是各种交通工具最为混杂的年代,“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 A. 上海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 B. 上海市区交通秩序混乱亟待改进 C. 西方交通工具取代了传统交通工具 D. 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 11.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一处烧制釉下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