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4963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1次 大小:2421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黑龙江省,学期,答案,试题,历史,考试
  • cover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6道,总分48分) 1.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古代都城四面辟门(城门)应该以偃师商城最早,而都城城门“一门三道”形成规制则始于汉长安城。到了唐代,都城正门等地出现“一门五道”,此后一直延续到明清。此外,北宋以后有些朝代都城正门之外还有“内五龙桥”与“外五龙桥”。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 A.本土性和包容性B.连续性和多样性 C.连续性和创新性D.多样性和包容性 2.1657年,德川幕府成员德川光窗设史馆,以朱熹《通鉴纲目》为圭臬,开始修撰日本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大日本史》。该书反映了 A.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B.东西方交流的成果 C.德川幕府的保守封闭D.儒家文化圈的影响 3.在古代埃及,尼罗河每年的泛滥会淹没一些土地,也会新增加一些土地,人们必须运用数学知识来测量这些土地的面积,以确定当年的赋税,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需求,埃及才第一次有了几何学。由此可见,古埃及 A.数学领域成就领先世界B.尼罗河泛滥阻碍了农业生产 C.社会需要推动科学发展D.推动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融 4.公元前500年前后,出现了人类文化突破现象,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称其为“轴心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如希腊三贤、古印度的释迦牟尼,春秋时期的老子和孔子。这表明 A.地理条件决定文明的发展类型B.人类文明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 C.农业文明多元并存具有相似性D.早期文明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交流 5.公元7世纪末,新罗人薛聪利用汉字作音符,发明了被称为“吏读”的朝鲜文字。公元8-9世纪时,曾留学中国的日本学者吉备真备和空海分别利用汉字的偏旁与草体创制了“片假名”和“平假名”,从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朝鲜和日本的制度建设效仿中国B.朝鲜和日本的文化源头在中国 C.中华文化影响着周边国家的发展D.中华文化传承具有鲜明地域性 6.波斯帝国时期,皇帝大流士创建了20个行省,每个行省任命一位总督,总督人选由大流士亲自从王室成员或波斯贵族中挑选。有时,皇帝也会允许当地统治者履行总督职责,代表皇帝进行统治。这表明 A.帝国疆域范围扩大B.统治策略具有灵活性 C.基层治理因俗而治D.中央与地方相互妥协 7.由下表可推知,黑奴贸易终结主要是因为 1807年后 英美法先后宣布禁止黑奴贸易,但黑奴贸易禁而不止 1861-1865年 美国南北战争使大西洋黑奴贸易的根基发生了彻底的动摇 1890年 布鲁塞尔国际会议通过了反对奴隶贸易的总决议书,黑奴贸易最终划上了句号 西方黑奴贸易废除情况表 A.工业革命与黑奴贸易的矛盾B.国际会议通过立法方式推动 C.各国政府先后采取措施推动D.黑人奴隶不断进行反抗斗争 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例如:德国与东部邻国的国界重新划定,引起约1700万人口大规模迁移;苏联与波兰国界重新划定,引起约300万人口的迁移;1947年印巴分治,造成1400余万人口在印巴之间迁移。这些现象反映出 A.大国“冷战”使人口分布失去平衡B.世界人口的迁移加速了全球化 C.人口迁移主导了世界格局的演变D.国际政治性人口迁移规模巨大 9.有学者认为:“丝绸之路是一条'丝绸'之路,是“玉石'之路,是“香料'之路,是“佛法'之路。也就是说,丝绸之路说的是一些物品、思想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该学者认为“丝绸之路” A.对外交流注重双向互动B.兼具物质和文化的双重价值 C.从事海外贸易区域广泛D.是贯通中西文化的重要桥梁 10.1983年,新华社发表《服装样式宜解放》的评论,称服装应该解放些,提倡男同志穿西服、两用衫,女同志穿旗袍、西装裙子,服装款式要大方,富有民族特色,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