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5763

概念辨析 课件(共36张PPT)2025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日期:2025-05-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159975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概念,辨析,课件,36张,PPT,2025届
  • cover
(课件网) 概念辨析: 论述说理的起点 ......校刊主编李同学听后,想到了心理学上的“高峰体验”,其意为“达到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短暂的、趋于顶峰的满足与完美体验”。她决定在校刊开辟“我看高峰体验”的专栏,向全校同学征稿。 (2021年杭州市4月高三质检语文卷作文题)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新造词:新造的、大众对其较为陌生、词义尚未达成共识。 青年应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年轻:生理上/心理上(范畴) 热泪盈眶:自发感动/被人煽动(成因) 出名要趁早。 出名:获得美名/赢得流量(性质) 文科无用。 无用:物质用途/精神用途(范畴) 常见词:在范畴、成因、性质、特征、组成等方面有不同层面。 常见词:在范畴、成因、性质、特征、作用、组成等方面有不同层面。 (25届浙南名校联盟)作文题回顾: 尊重是对优秀的人最真挚的礼赞;但在生活中,优秀的人是否真的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优秀的人不得尊重的原因: 外(他人嫉妒打压、社会环境价值观) 内(恃才傲物、默默无闻) 成因分析角度: (1)主体分析法: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政府、企业、民族、国家、非营利性组织……; (2)内外因分析法:内因+外因 (主要根本/次要辅助) (3)层面分析法:思想、管理、制度、技术等 (天域名校协作体)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热播,原作者李娟的同名散文集也引发了读者的关注。作者在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当刚回到阿勒泰的李文秀还在被一事无成困扰着时,她问妈妈:“什么是有用的人呢?”妈妈张凤侠说:“啥叫有用,李文秀,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是不是?” 这段讨论成为了社交媒体上讨论的热点,对此你有何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 材料中,你觉得李文秀对“有用”的定义是“ ” 你认为什么是有用: 。 材料看似在讲人“有用性”, 实则需要我们深层探讨 的问题。 事事有成 如何审视自我价值 对“有用”的认知决定了立意的高低 一个有用的人,是勇于直面困难,扛起肩膀上的责任的人。 人常思已是否有用于世界,其根本在于是否对社会作出了贡献。 私以为,只要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不给社会制造混乱便是有用。 有用不是非成功不可的执念,而是尽一事是一事的尽力所为。成为时代精英很难,而一事无成亦难。 有人们将能否贡献力量作为评判一个人是否有用的标准。其实不然,人的价值不单单由外界决定,更应该是自身。 有用本就是自己的定义而并非他人的评判。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李白在无用时对自我的宽慰,“提携玉龙为君死”是少年李贺在无用时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回望历史长河,无数文人骚客也曾失意迷茫,也曾“无用”,但他们却始终保持有用的心态:是苏轼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殷殷期盼;是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日思夜想。无论结果如何,无论有用无用,他们都在历史上浓墨重彩地画上了一笔。 (天域名校协作体)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热播,原作者李娟的同名散文集也引发了读者的关注。作者在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当刚回到阿勒泰的李文秀还在被一事无成困扰着时,她问妈妈:“什么是有用的人呢?”妈妈张凤侠说:“啥叫有用,李文秀,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