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昌耀: 诗人作为美的象征,我相信古今中外争议不大。根据是:世上一些用以表示人格身份之类的美好语词都可能与诗人的价值或存在相关,或是诗人的同义语,如称之夜莺、杜鹃、金丝燕;如称之预言家、谪仙人、立法者、赤子、战士、哲人、鼓号手、老水手;如称之世界的良心、时代的触角、民族之魂。不一而足。 自然,也不免于恶谥,如称“凤歌笑孔丘”的楚国诗人接舆为楚狂。如是,即使是“狂人”也无损于诗人的命名。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词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 ”,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乐章、琴趣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 的歌诗,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 ”。 词牌是词的 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依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 的集中体现。 如“沁园春”是 ,“长沙”是 。“沁园春”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有人做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 分 类 按长短分: (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91字以上) 词的流派 气势豪放,意境浑厚。代表作家苏轼、辛弃 疾。 清丽含蓄,婉转缠绵。代表作家柳永、秦观、 李清照。 豪放派 关于词的常识 给下列字标注读音或写出括号内相应汉字。 橘( )子zhōu( )头 层林尽rǎn ( ) 百舸( )争流 鱼xiáng( )浅底 万类霜天jìng( )自由 怅( )liáo kuò( ) 问cāngmáng( )大地 Zhēng róng( )岁月稠 挥斥方qiú( ) 万户hóu( ) màn( )江碧透 浪è( )飞舟 请同学朗诵,其他同学请进入脑海中的画面。 描述你的感受及看见的画面 哪些字词帮助或影响了你的想象,圈出来,并说说它们是如何帮助或影响你的? 学习任务一 上阕:想象湘江秋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数量:万山、层林、百舸、万类 程度:红遍、漫江、碧透、尽染、长空、浅底 颜色:红遍、尽染、碧透、 动作:尽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竞自由 (万)山———红(遍) (远眺) (层)林———(尽)染 (远眺) 静态 (漫)江———碧(透 ) (近观) (百)舸———(争)流 (近观) 鹰———击 (仰视) 动态 鱼———翔 (俯瞰) 看 秋景 试比较“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万类霜天都自由”的区别? 自由、蓬勃、极致、 激烈、壮阔、宏大。 为什么看到的是这些景物,而不是别的景物? 总体特征--色彩绚丽:一派壮丽景。 --充满生机:万类竞自由。 景物形象 意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