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原著,梳理课文情节,把握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 2. 品味语言,鉴赏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及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3. 探究小说题目“复活”的含义,理解作者在作品中寄寓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思想。 了解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托尔斯泰生于贵族家庭,1847年退学后,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但没有找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回到彼得堡,1910年11月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等。 托 尔 斯 泰 主 义 托尔斯泰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道德的自我完善,企图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一方面,体现为对现实的无情批判;另一方面,则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因此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写作背景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贫困。而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的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列夫·托尔斯泰看到了社会问题的本质所在,对农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世界观发生激变,抛弃了贵族地主阶层的传统观点,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观察俄国的社会现实,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 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抨击社会现实,揭露俄国社会制度的本质。列夫·托尔斯泰在此背景下创作出的 《复活》,《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作为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其情节的基础是真实的案件。 故事原型 托尔斯泰的朋友,法官柯尼,讲给他听一件真实的的事: 有个上流社会的年轻人,在充当法庭陪审员时,认出一个被控犯盗窃罪的妓女就是他亲戚家的养女。他曾诱奸这个姑娘,使她怀了孕。收养她的女主人知道这事后,把她赶出家门。姑娘生下孩子后把他送给育婴堂,她从此逐渐堕落,最后落入下等妓院,当了妓女。 这个年轻的陪审员认出她就是被他糟蹋过的姑娘, 来找法院检察官柯尼,告诉他自己想同这个妓女结婚以赎罪。柯尼非常同情这个年轻人,但劝他不要走这一步。年轻人很固执,不肯放弃自己的主意。没想到婚礼前不久,那妓女竟得伤寒症死了。 这故事像一颗种子落入托尔斯泰肥沃的心田里,经过若干年的酝酿,开始萌芽、长大,终于成为一株参天大树。这就是《复活》产生的渊源。 课文节选第一部第四十三章,描写的是聂赫留朵夫鼓起勇气到监狱去看玛丝洛娃,向她忏悔自己当年的罪恶,请求她宽恕的场景。 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的心理变化过程。 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聂赫留朵夫作为贵放代表参加陪审。他在法庭上认出了玛丝洛娃,这使得他万分震惊。他回想起与玛丝洛娃认识与交往的经过,认为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人,于是决定帮助玛丝洛娃。 梳理情节 请按照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对话的关键词(关键内容)为节选部分划分情节层次。 确认身份(1-28) 回忆往事(29-52) 索要钱财(53-61) 聂赫留朵夫立志要救赎玛丝洛娃(62-78) 分析人物 聂赫留朵夫 忏悔的罪人 始乱终弃的贵族老爷 被抛弃的情人 堕落的风尘女人 玛丝洛娃 分析人物———玛丝洛娃 在节选部分的四次对话中,只有一次“索要钱财”主导者是玛丝洛娃,请结合上下文情节,思考:玛丝洛娃为何要讨要钱财?展现了玛丝洛娃什么心理状态? 分析人物———玛丝洛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