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5870

9《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联读课件(共5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87584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必修,语文,高中,统编,52张
  • cover
(课件网)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 登山临水诉衷肠 颠沛流离苦愁情 今天,让我们沿着时光之河向回航行,在一千年前的长江上岸。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祖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王朝,它辉煌到了极点,又屈辱到了极点,留下的是不尽的怀念,不尽的惋惜。 绵延了三百余年的宋朝,前半期统一而繁荣,后半期丧权而偏安,有太多的欢笑,也有太多的眼泪,而这欢笑和眼泪,共同催放了中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宋词。 宋词按其风格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情长,比较狭窄;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其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秦观、周邦彦、姜夔等。 豪放词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内容上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其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岳飞、陆游等.。 苏轼 回顾词的一般知识: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①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③ 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传说中的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颇有感触,于是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 辛弃疾在镇江时,登上京口北固亭。这时离他渡江南归已四十三年了,当他北望扬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时,满怀悲愤而写下《永遇乐》词。 李清照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留下千古绝唱。 苏轼的坎坷一生 1.1069年-1078年: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请求外调,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2、1079年~1084年: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乌台诗案)下狱,44岁时谪往黄州 ※(1085~1093)神宗死,哲宗立。太后高氏执政,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但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元佑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 3、1094年~1096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58岁谪往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 4、1097年~1100年:61岁谪往海南儋州。 ※宋徽宗即位,太后陈氏执政,召苏还京。1101年北返途中病逝。 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 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 (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乌台诗案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绘画:善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