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色彩的魅力 感 知 色 彩 PART 01 上学 放学 研学活动 田径运动会 色彩三要素: 色相 明度 纯度 色彩三要素: 色相 明度 纯度 寻 觅 色 彩 PART 02 艺术家是如何运用红色来表达不同的情感的? 《弹琵琶的女人》 《呐喊》 《开国大典》 《中国民间剪纸作品》 PART 02 画面中的墙面、地毯和桌子以红色为主,与画面中点缀植物的绿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纯度的色彩给人的视觉感官给予了强烈的刺激,传递了一种奢华、温馨、快乐的情感,整幅画让人感受到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氛围,带来愉悦和享受,正如马蒂斯自己所说:“我希望我的绘画像一把舒适的扶椅”。 《弹琵琶的女人》1949 马蒂斯 PART 02 整幅作品都运用了纯度较高的大红色,与其作品主题“喜”相呼应,“红双喜”已成为中华民族喜庆节日,尤其是婚礼的一种传统标志。人们将两个喜字并用,贴在新房,希望求得喜气,还预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中国民间剪纸作品 现代 PART 02 画面的红色以“鲜红色”为主,在画面深蓝色的衬托之下,红色在画面中尤为突出,好似一团翻转的火,又好似一片鲜血的海洋,渲染了一种恐怖、不安的氛围,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和恐惧,是生命的呐喊,是灵魂的呼唤,讴歌生命与现实的顽强抗争。 《呐喊》1893 蒙克 PART 02 一、鲜明的红: 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的红旗,与蓝天白云相映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画面热烈而明快。 二、喜庆的红: 红色在中国的传统中有着“吉祥”的寓意,大面积红色的运用也显得更为隆重、喜庆。 三、历史的红: 记录了对历史的红色记忆,红色象征的是共产主义,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国人民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承载了国人太多的红色记忆,因此这幅画是在红色记忆下,去塑造新中国。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1962 李可染 线索一 出自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诗词。 艺 术 品 拍 卖 大 会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1962 李可染 线索一 出自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诗词。 线索二 李可染是著名的爱国主义绘画大师 线索三 审美与革命意识形态的统一 PART 02 思考: 除了红色,其他颜色可以让我们产生怎样的联想呢? 表 达 色 彩 PART 03 PART 03 综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在白纸上运用画笔描绘不同颜色的图形或图案,表达自己对近期学习或生活的感受(喜、怒、哀、乐......) 提示:可运用三原色、同类色、对比色、类似色、明度、纯度等各种方式搭配组合。 像艺术家一样表达吧! THANKS课题名称 色彩的魅力 课时 1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 初一年级 授课类型 造型表现 大概念 色彩是具有表现力、情感力的一种艺术语言 基本问题 美术作品是如何用色彩表达主观情感的? 小问题 为什么色彩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感知色彩)2、同一种色彩在不同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是否有异同?(学习色相、明度、纯度等方面的色彩知识,体验不同色彩所带来的不同感受。)3、你可以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吗?(作业测试)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与分析,了解色相明度、纯度等方面的色彩知识,体验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感受。2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学习和讨论、及体验,学习运用不同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3在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感悟领会作品内涵,传承优秀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色彩表现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教学难点 学会用色彩表现来传达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学生: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任务一:你是怎样感知自然、生活中的色彩? 评估证据 教师活动 学习体验 设计意图 积极参与互动,能够理解色彩三要素,开始思考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检查学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