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战国末期,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孟学说,将儒家礼法思想加以改造。荀子从批判孟子“人性本善论”入手,以“人性本恶”为逻辑起点,系统阐发了“有治人,无治法”的人治观点,认为“至道大形,隆礼重法则国有常”。由此可见,荀子的观点( ) A.推动了律令儒家化的基本实现 B.为当政者统治提供了理论支持 C.标志着德治与法治之争的结束 D.使儒学基层教化作用日益凸显 2.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A.御史大夫 B.通判 C.太尉 D.门下省 3.公元前59年,汉赋名家王褒在今四川成都附近写下了《僮约》,如“脍鱼炰鳖,烹茶尽具”“武阳买茶,杨氏担荷”“绵亭买席、牵犬贩鹅”“贩于小市、往来市聚”都是其中的名句。据此可以推知( ) A.汉赋的描写诙谐没有史料价值 B.秦代政府鼓励商品经济发展 C.汉代庄园主具有强烈好斗风气 D.西汉时期四川饮茶之风兴盛 4.唐前期,基于守内虚外、居重驭轻的国策,政府不准京畿民众外徙。然而在敦煌、吐鲁番发现的各种官、私文书(名籍、契约、过所、告身等)中却出现了数量可观的长安及畿内县乡兵民涉足丝绸之路,在河西走廊、西域活动留下的印记。对此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 ①安史之乱削弱中央权威 ②民族交往较为频繁 ③经济发展加剧人地矛盾 ④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小麦本是北方的旱地作物。东晋南朝,小麦在南方的种植有所增多,但是分布非常有限。两宋之际,一方面,由于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迁,人们对于麦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麦价飞涨;另一方面,南宋政府大力推广小麦种植,并且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因此,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据此可知,影响南方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政府政策的推动 C.小麦种植技术推广 D.政治局势的变动 6.1861年,容闳受上海外国公司的委托赴安徽太平县采购茶叶,他了解到,“当时芜湖至太平县,在太平军势力范围中,大通则为官军所驻……大通虽较近,然须陆行,殊不便,旅费亦巨。且经大通,沿途有重税,芜湖则否”。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 A.鼓励民间贸易 B.自主制定税率 C.突破封建秩序 D.发展资本主义 7.“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若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甲午以后,康有为觉得时机到了。李鸿章所不敢提倡的政治改革,康有为要提倡。这就是所谓变法运动。”变法运动的发生最充分地体现了( ) A.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变法运动都具有必然性 8.1930年2月闽西根据地发布了第一个向群众系统讲述合作社的宣传材料《合作社讲授大纲》。1932-1933年,苏区政府相继颁发了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等法律规则。1934年2月,中央苏区的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等成倍增加。这有利于( ) A.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B.推动国共合作维护革命成果 C.联合各阶层抵抗日本的入侵 D.满足农民阶级对土地的需求 9.20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大批民族史的论著。如下表: 这些著作的出现旨在 A.普及中华民族的历史知识 B.激发全民族的抗战意志 C.密切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 D.巩固初创民国国家统一 10.1964年5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作出了“集中力量,争取时间建设三线”的战略决策,毛泽东多次强调:“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三线建设不好,睡不好觉,要认真研究苏联在卫国战争中的经验教训,斯大林—不准备工事,二不准备敌人进攻,三不搬家,这是教训。”这一决策( ) A.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