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学科素养】 【重点难点】重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新变化 难点: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各种新变化的理解与认识 【教学方法】常规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师生合作互助学习等 【教学课时】2课时 【导入新课环节】 (教师)通过展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新变化的图片 指导学生进行课前思考: 课前思考:结合材料与预习,分析思考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这些新变化有何影响? 从中你能获得哪些认识与感悟? (学生)分析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并过渡并顺承过渡导入到新课教学 【讲授新课环节】 变化一: 生产力的调整———二战后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 (1)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2)两次世界大战促进 2. 兴起的时间:20世纪40年代中期 3. 主要内容: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 、新材料、 生物工程技术 科技革命在你的生活中的应用 5.意义:①使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②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③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变化;④世界各国发展不平衡加剧。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1: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量子论” (学生)阅读思考…… (教师)总结提炼并升华形成相应的历史解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在加快缩短; 经济与科技的竞争是当代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硬核指标; 加快教育发展强化人才强国战略势在必行!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拓展阅读3:第三次科技对美国的影响” “拓展阅读4:科技强国,华夏封神,强国有我” (学生)阅读思考…… (教师)抓住科学教育契机进行总结陈述并过渡 变化二: 经济模式的调整———国家的宏观调控 问题1:二战后西方国家推崇宏观调控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原因与影响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分析…… (教师)边切换幻灯片边讲解总结透视相应原因 1.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暴露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弊病; 2.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 3. 苏联社会主义的辉煌成绩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冲击与影响; 4. 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指导。 (教师)切换幻灯片继续讲解 表现:1. 国内方面———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A.加大政府公共事业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B.制订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C.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教师)总结陈述并过渡: 经过调整和改革,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避免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那样大的经济波动;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使用导致了70年代以后经济滞胀出现,于是各国再次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控制财政支出,减税……经济滞胀,是指在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与经济低速增长交织并存的状态。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它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全面危机阶段,其表现形式是,一方面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及由此引起大量失业另一方面是通货膨胀加剧,物价持续上升,这两个方面状况同时并存、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停滞+通货膨胀) (教师)指出对外方面表现 表现:2. 国际方面———国际协调 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P117 ①措施: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②结果:加强国际协调,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学生)紧跟教师思路,观看幻灯片 (教师)及时总结提升 意义:①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 ②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全球化方向发展; ③确立了美国的主导地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