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学习目标 了解词及其相关知识。 品味其中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揣摩练字选词的精妙之处。 分析词作结构和词语运用,理解作品的意蕴、意境。 诵读词作,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学习重点 品味意象,感悟词中优美阔大的意境。 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学习难点 品味意象,感悟词中优美阔大的意境。 教法与学法 诵读、讨论、点拨 学习课时数 2课时 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 那么,一代伟人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走进《沁园春·长沙》 情境导入 一 提示: 1.了解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学习活动 二 学习活动一:结合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相关文学常识 【书法家】 毛泽东的书法具有鲜明的特征和艺术魅力,尤其是行草书成就非凡。他秉持实用主义精神,以笔墨为媒介,记录其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同时抒发其坚定的政治理想和炽热的战斗情怀。 正如他洒脱的字体一样,他的诗词情调慷慨激扬,风格豪迈爽朗,大开大阖,吞云吐月,既有壮阔的奇观,又富有深广的内涵,是壮观与优美的结合。 毛泽东不愧为一代豪放的诗人。 【诗人】 作品:《沁园春·雪》 《水调歌头·游泳》 《卜算子·咏梅》《忆秦娥·娄山关》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雪》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十.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七律·送瘟神》 名句: 2.了解写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引领下的全国工农运动蓬勃之际。革命势头如狂风骤雨,席卷神州,各种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如火如荼地展开。此刻,工农革命如旭日东升,充满生机;而反动势力却为了维系其摇摇欲坠的统治,疯狂地对革命力量进行打压。中华民族的未来命运悬而未决:是继续沉沦于黑暗的反动统治,还是冲破黑暗,迈向繁荣与进步?在这场历史洪流中,究竟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了人们热切关注的焦点。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毛泽东曾在此求学并从事革命活动。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到长沙开展农民运动,重游橘子洲时,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往日之事,不禁心潮澎湃,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 3.了解文学常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