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8258

10《劝学》《师说》课件(共56张PPT)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1116963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劝学,师说,课件,5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积累文言词汇(通假、活用),辨析虚词、文言句式的用法,疏通文意。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探究文章中蕴含的文化内容和传统思维方式。 学习《劝学》和《师说》的艺术特色,体会论述类文言文中论点明确、层次分明、说理形象、论证方法多样等特点。 厘清文章结构,学习富有特点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理解古人有关学习的观点在当下的现实意义,联系自身实际,改进学习方法。 小组探究法,对比阅读法,读写结合法 3课时 学习课时数 教法与学法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让我们一起走进荀子和韩愈的课堂,去探寻古人的学习之道,一同去感受两篇文章中所传达的学习精神和理念吧! 是荀子《劝学》中的开篇之语。 是韩愈在《师说》中对从师学习的重要阐述。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学习应是永不停歇的征程。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呢?这两篇传世经典之作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学习智慧呢? 活动一:预习效果检测 1.查阅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学习活动 中(    )  (   )  舆(  )  有(    )  槁暴( )  砺( ) 参省( ) 臾( )  跂( ) 楫( ) 蛟( ) 螯( ) 跬( ) 骐骥( ) 驽( ) 锲( ) 镂( ) 鳝( ) zhòng yú qí jì kuǐ nú qiè lòu yòu lì yú qǐ jí róu jiāo shàn áo cān xǐng gǎo pù 《劝学》 愚昧 或不焉 谀 苌弘 李蟠 贻 (yú) (dòu) (fǒu) (xiāng) (yú) (tán) (cháng) (dān) (pán) (zhuàn) (yí) ( yú ) 句读 相师 郯子 老聃 经传 欤 《师说》 2.根据搜集的相关资料,认识作者。 (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末期思想家、文学家。 齐湣王末年,荀子上书劝说齐国宰相,不被采纳,离开齐国去了楚国。齐襄王时,荀子返齐,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祭酒(学长)。 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年),荀子应聘至秦,见秦昭王及秦相范雎。赞赏秦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朴。后返回赵国,曾和临武君在赵孝成王面前议论兵法。 约于楚考烈王八年(前255年),担任楚国的兰陵令,死后葬于兰陵。 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化性起伪”“天行有常”“性恶论”…… 《荀子》 《荀子》简介 《荀子》二十卷。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荀子》大部分是荀子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20卷,32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 《荀子》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绵密,善用比喻。 (768—824),字退之,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历任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 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首 《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历史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劝学》 3.根据所查阅的资料,分别陈述两篇课文的创作背景。 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主张,并逐渐形成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 流传最为广泛的是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