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1. B 【解析】“成为唯一具有艺术性的文字形式”错误,无中生有。 2. D 【解析】A 项“都能证明是毛笔的柔软造就了书法的魅力”绝对化,材料一引文指向笔画与自然物象 的关联;B 项“故其艺术价值远高于可以反复修改的其他平面艺术形式”错误;C 项“字体设计将成为汉 字表现的主流形式”无中生有。 3. ①一定的笔画和结构规律 ②书法家自身情感的抒发 ③不同平台和媒介的要求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处给 1 分。 ①空围绕“汉字结构”,②空围绕“自我个性”“自身情感”皆可,③空围 绕“媒介”,意思答对即可。 字数不合要求不给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 ①材料一的“悖论”是书法艺术本身的作为抽象艺术创新、突破的需求与其必须受具象文字结构和毛 笔特性制约的矛盾。 ②材料二的“悖论”是正书与字体设计在共同遵循“正”的前提下,前者强调变化,后者强调规范化而形 成的审美标准对立。 (回答“个性”与“共性”的也给分)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 ①书法艺术有其独特的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明智慧,与字体设计保持距离,可维护其文化纯 粹性; ②书法追求每个字的独特性,而字体设计强调共性统一,若混为一谈会使书法艺术丧失其独特的个性 魅力; ③在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高度发展,书法艺术要确保其人类创作的主体独特性,才不会被人工智能所 代替。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 A 【解析】写车夫主要是为了渲染深夜车站的寂静氛围,为后续的紧张情节做铺垫,与后续突发行动 形成叙事张力。 7. C 【解析】“在动与静的反差中讽刺敌人”错误,没有静态。 8. ①“夜幕”是特定的时空坐标,指哈尔滨具体的深夜时分。 ②“夜幕”象征着 1934 年日寇统治下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的黑暗社会环境。 ③“夜幕”是特殊形式的抗日舞台。 黑暗之处正是抗争之地,涂鸦行动得以在夜幕中进行,王一民的救 援与脱身也依托于夜幕的掩护。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4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第 1 页(共 5 页) 情给分。 9. ①符合人物形象。 文本通过多重细节对王一民敏捷的身手与临场处理能力做了直接描写,使其善于脱 身的特质具有可信度。 ②符合环境特点。 黑夜和仅有余光的战斗环境为王一民的脱身创造了客观条件。 ③符合情节设置。 文中王一民的出现让两个年轻人非常惊喜,文末提到他熟悉地形、斗争经验丰富以 及秦德林等敌人战斗力偏弱等相关情节,使得他顺利脱险在事理上顺理成章。 ④符合主题表达。 作为一部表现抗日斗争的作品,王一民的从容退场,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英勇,更象征 着抗日力量的顽强,强化了作品感染力。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 给分。 10. CDF 【解析】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11. C 【解析】《石钟山记》中“得双石于潭上”的“于”用法表处所,在。 12. C 【解析】“凡是生活贫困的人”扩大范围,原文义田供养对象是“群族之人”,应该是族人。 13. (1)一旦你们学杜季良不成功,就会沦落成举止轻佻的人,(这)正是(人们)所说的“画虎不成反像狗 了”。 评分参考:效,效仿;陷,坠入,沦为;所谓,所说的。 三个词各 1 分,句意 1 分。 (2)退居在家、等待任用的人予以供给,出仕为官的人则停止供给。 评分参考:屏,退避、退居;俟,等待;给,供给。 三个词各 1 分,句意 1 分。 “代”翻译为“接替”也可。 14. ①材料一强调慎言修身:反对妄议他人,规范子侄言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