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三中2024-2025学年高三第十八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 1.距今约4000-3500年,在辽宁西北部和内蒙古东南部等地区逐渐产生了夏家店下层文化。在该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磨制的石铲、石刀,以及颇具规模的石城址,东北地区修筑城址的历史序幕由此拉开。这体现出当时() A.阶级分化日趋加剧 B.社会分工的最终形成 C.贫富差距逐渐扩大 D.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 2.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颁行九品中正制,将评议权收归中央。据此可知,当时选官制度调整表明() A.人才选拔更加开放 B.封建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C.中央集权有所加强 D.社会局势决定选官制度 3.董仲舒和孔颖达分别是汉唐两代官方正统儒学的代表人物。董仲舒强调“天”至高无上,是一切政治原则和制度原理的本源,“道”是“天”的派生物;孔颖达则以“道”取代“天”,认为“道”是至高无上的政治范畴。这一变化反映出() A.君主专制趋于衰落 B.世俗文化日渐活跃 C 三教合流基本完成 D.正统思想获得发展 4.唐初名将李靖认为“天之生人,本无蕃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而生,由此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唐中期,政府允许岭南士人参加科举考试,使得岭南地区“文通经史,武便弓弩,婚嫁礼仪,颇同中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 A.儒学复兴运动得到全面推行 B.积极推动各族群交往互鉴 C.重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 D.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5.明代沿海地区有七大防区,大规模海防所城建设逐渐形成布局框架。如图为明代各防区海防所城总量示意图。这种海防布局反映出() A.东南地区海疆形势严峻 B.政府放松对海外贸易的限制 C.政府海防意识开始增强 D.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6.1840年以前,英国贸易商在中国的进出口交易主要以白银或汇票结算。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人往往倾向于用茶叶、生丝等作为等价物交换英国商人带来的棉制品、鸦片等货物。到1847年,上海的进出口贸易几乎完全采取“易货贸易”的模式。这一变化应归因于,中国当时() A.各通商口岸工业品泛滥 B.关税贸易主权渐趋丧失 C.沿海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银贵钱贱现象愈发严重 7.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 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 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 8.近代前期,东北虽然拥有丰富的铁矿、煤炭和油页岩资源,但仍以榨油、面粉等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该地区的钢铁、机械和军工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钢铁产业甚至占据了全中国钢铁业的90%。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东北地区矿产资源遭到掠夺 B.经济危机导致传统产业萎缩 C.国民政府工业战略发生转变 D.钢铁工业成为东北主导产业 9.1950年,政务院颁布《商标注册暂行条例》,对商标申请、审查、注册等内容进行了规定。1954年,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开始对所有未注册商标进行登记,于1957年推出《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实行商标全面注册的意见》。这些做法() A.旨在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B.促进了三大改造的顺利展开 C.有利于探索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D.强化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 10.下图为作于1978年10月的漫画《同志,请你换匹马》,该作品反映了() A.新旧两种思想斗争激烈 B.现代化建设需要转变观念 C 双百方针促进文艺繁荣 D.改革开放推动了思想解放 11.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