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9934

北京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05-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16141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京市,语文,答案,图片,试卷,练习
  • cover
北京交大附中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性诗歌向己的特质”。这是用文学审美论来观家与评价诗的特性,有忽略文学与历史的关联性之锺 当代学者钱锺书也指出,我许史杆里把一件事情记述得比较详细,但是诗歌里经过一番提妹和我, 就把它表现得更集中、更具体、更鲜明。反之,要是诗歌缺乏这种艺术特性,只是枯燥粗糙的平铺直叙, 高二语文 那么,即使它在内容上有史实的报据,或者竟可以补历史记录的块漏,它也只是押的的文件。他侣导把握 作品的审美特性,反对只重视作品与历史现尖关系的探究。钱锺书将文学与历史加以区别是对的,却没有 2025.4 相应地建立相互关联的认识方法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2分。 事实上,文学的审美性与其他社会特性是有交流、对话和触合的。有意或无意地孤立审英论,就很难 把爆文学史的全貌。正确地认识“诗史”,是要在无分享重文学甲英特性的基础上来认识文学与历史的关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系,即历史融入到诗中,而非诗成为历史的一种表达方式。 村料一 王国维看为区分文学与历史,以球立文学独立论,与王夫之的思路相近。但他更具有“通现意识”, “诗史”一诃从晚唐《本事诗》开始正式成为文学批评概念。 看到了文学与历史的关联性,通透地思考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他还指出:“政治家之眼,域于一人一事。 何为“诗史”?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普遍的看法认为杜甫的诗具有“史”的认识价值。除对现实 诗人之眼,则通古今而现之。”文学中的睛感,不再是个人化的,而是人来化的:不再是一时的体验,而 生活的记录和描写外,许多重大的历火事件在杜诗中都有真实的反映,其内容指向了确凿可证的具体史事。 成为永久的沉思。基于此,后人可以从“尖录”角度理解“诗史”。但若仅仅将“诗史”理解成是对事尖 因此,杜诗不仅可以证史,而且还提供了许多史书未载的史尖,可以补史之阙。 的记录,就会渣成对“诗史”的限制与误螺。只有看到“诗史”的“实录”中体现了“通观意识”,才能 于是,众多的学者开始走上以诗证史、以史证诗的“不归之路”。晚唐李肇《唐国史补》、郑处诲《明 更加完整地理解“诗史”内涵。 皇杂录》等书多引杜诗以证史。近代的陈寅恪先生将以诗证史的方法系统化、完善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取材于刘锋杰的相关文章) 近半个世纪以来,诗史互证已成为学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诗史”特点的一项是(2分) A.描写和记录了现实生活 诚然,杜诗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论者从杜诗中可以寻绎出天文史、地理史、民俗史等丰富的相关史 B.所写历史事件有据可循 C.具有多方面的研究意义 料。但归根结底,以诗证史是一种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一些研究者只看到了诗史的史料价值,却息略了诗 D.主要价值在于佐证历史 2.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能体现“通观意识”的一项是(2分) 史在历史学研究之外的意义。正如郭绍度先生所说:“大抵自诗史之说兴,而注杜者多附会史实之论。于 A解释词句,征引故实,必有附代断限,陈寅恪) 是杜诗之真面目、真精神反变得不易理解了。” B.诗歌的“真”是要记载隐藏在这些事件、物背后的音遍意义(张晖) 从根本上说,诗歌是诗人具有独特然力之情感的凝结与投射,它与客观、理性见长的历史著作之间有 C《春秋》万世之史也。孔子具万世之眼,马、班具一代之眼。(钱谦益) 不可混淆的区别。黑格尔指出:“最完美的历史著作毕竞不属于自由的艺术,甚至用诗的辞藻和韵样来写 D杜甫一人之心,即可表现出当时人人所同具之心。(钱移) 成历史著作,也不因此就变成诗。”诗史是诗而不是史,是诗史之诗,是诗人以仁者心观照当下社会现实,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从而创作的具有天下意识、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