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0143

第六单元《运算律》(应用题七大题型)单元复习讲义-2024-2025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日期:2025-05-2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08935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下册,数学,四年级,学年,-2024-2025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1.计算连加时,先观察哪两个数或哪几个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然后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乘数,可以写成: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乘数,可以写成:(a×b)×c=a×(b×c)。 3.在连乘算式中,当某两个乘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应用乘法交换律或乘法结合律,改变乘数的位置或运算顺序,先把这两个数相乘,能使计算简便。 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1.应用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数接近整百数,可以先将这个数转化成整百数加或减一个数的形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2.应用乘法分配律逆运算:当两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另外两个乘数相加可凑成整十、整百数时,可以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使计算简便。 1.画图的方法可将题意形象地展示出来,同时也能准确地反映出数量关系,所求问题易于发现并解答。 2.列表的方法清晰明了地表达了信息及其相互的联系,便于分析、比较。 易错知识点01:计算过程易错点 加法简算:在加法计算中,当某个数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时,学生可能会忘记“凑整”的思想,导致计算过程繁琐或结果错误。例如,计算179+201时,应该将201看作200+1,然后利用加法结合律 进行简便计算,但学生可能会直接相加,导致计算复杂。 混淆运算律:学生在使用运算律时,可能会混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例如,在计算17×97+3时,学生可能会误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解答,但实际上这个算式并不满足乘法结合律的使用条件。 忽略运算顺序:在四则运算中,运算顺序是非常重要的。但在使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学生可能会忽略运算顺序,导致计算结果错误。例如,在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时,应该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法运算,但学生可能会先进行加法运算,导致结果错误。 易错知识点02:应用易错点: 理解题意不清: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可能会因为理解题意不清而导致计算错误。例如,在超市购物问题中,学生可能会将单价和数量混淆,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单位换算错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涉及到单位换算。但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可能会因为对单位换算关系不熟悉或理解不清而导致计算错误。 忽略实际情况: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会忽略实际情况的限制条件。例如,在计算长方形面积时,学生可能会忽略长和宽的实际取值范围,导致计算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 【考点精讲一】(23-24四年级下·广西北海·期末)实验小学四、五、六年级同学参加人工智能创意编程比赛的人数见表,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38人 46人 62人 【答案】146人 【分析】解答本题时已知三个年级分别有多少人参加人工智能创意编程比赛,那么我们只需要将它们相加求和,这样就能求出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人工智能创意编程比赛;运算时可以把38和62进行结合,这样运算比较简便。 【详解】 = = =146(人) 答:三个年级一共有146人参加比赛。 【考点精讲二】(23-24四年级下·安徽蚌埠·期末)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运算律,其实在我们以往的学习的内容中就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