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0307

16.1 《赤壁赋》 课件(共8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20613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6.1,赤壁赋,课件,80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赤壁赋 苏轼 学习目标: 一、识记重要字词含义,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二、领会“赋”体特色,鉴赏“景情理”交融的写法; 三、感悟苏轼表达的哲理,获得人生启迪。 苏轼 苏洵、苏辙 苏辙 苏洵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曾巩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文) 辛弃疾 苏辛(词)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苏黄米蔡(书法) 三苏 苏轼大事记(部分) 景祐三年(1037) 苏轼出生 嘉祐二年(1057) 苏轼、苏辙一举登科,成为欧阳修门生 母亲去世,回家守孝 嘉祐五年(1060) 制科考试,兄弟联名并中 授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官职 治平三年(1066) 父亲去世,再次回乡守孝 熙宁二年(1069) 王安石变法 熙宁四年(1071) 任杭州通判 熙宁十年(1077) 任徐州知州 元丰二年(1079) “乌台诗案”,在任上被捕 元丰三年(1080) 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大事记(部分) 元丰七年(1084) 改居汝州,又改居常州 元祐元年(1086) 任翰林学士,成了“元祐大臣” 元祐四年(1089) 再到杭州,任知州 元祐六年(1091) 离杭归朝,苏辙进入执政官行列。为避嫌,苏轼多申请到外地任官。 …… 初入仕———两次在朝任职———两次在外地做官———两次被贬(黄州、惠儋)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贬谪,是中国历代中央集权皇朝对于获罪官员的一种最常见的惩罚方式。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都向中央高度集中,所以,除了官衔级别的责降外,还可以贬地的偏远程度来表示惩罚的轻重。 ……元丰三年(1080)二月一日到达黄州的苏轼,官衔是“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水部员外郎是水部(工部的第四司)的副长官,但“检校”则表示这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团练副使是唐代的地方军事助理官,宋代只表示官僚的级别,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职务;比较实在的倒是“本州安置”,规定苏轼要住在这个地方。令人啼笑皆非的官名把贬谪官员与流放罪犯区分开来。 ……元丰三年的苏轼已经四十五岁,而亲自主持政务、坚决实行“新法”的宋神宗年方三十三岁,谁也不能预料神宗会早逝……所以,对当时的苏轼而言,自己的政治生命基本上就应结束于此。(朱刚《苏轼十讲》) 苏轼像 黄州的“东坡居士” 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东坡八首·叙》) 文徵明行书《赤壁赋》 “东坡赤壁” 三咏赤壁,即《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它们使黄州赤壁名满天下,由于这赤壁与三国时周瑜和曹操的战场并非一地,所以又被称为”东坡赤壁“。 参读材料: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为……所,表被动)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为,表被动)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见,表被动)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苏轼《答李端叔书》(作于元丰三年) 此处指湖北黄州的赤鼻矶,俗称赤壁。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到底在哪里,说法不一。 ‖课文串讲 金 武元直 赤壁图 赤壁赋 苏轼 壬戌 (rén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otiǎo)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sù)流光。渺渺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