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0885

七年级语文学科第三单元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11758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年级,语文,学科,第三,单元,试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学科第三单元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①峨眉山月半轮秋 ②影入平羌江水流 ③水何澹澹 ④山岛竦峙 ⑤遥怜故园菊 ⑥枯藤老树昏鸦 ⑦逝者如斯夫 ⑧不舍昼夜 ⑨学而不思则罔 ⑩思而不学则殆 2(1)①博 ②吟 ③澄 2(2)C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第一空。信心:确信自己的某种愿望、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信仰:某人自发对某种思想或宗教或追求的信奉敬仰。第一空表示中华文化是人可以信奉敬仰的一种思想,所以此处选“信仰”更恰当;第二空。浸透:泡在液体里使东西湿透;穿透:穿透,穿过。第二空表示文学作品有跨越历史的力量,结合“烟尘”一词可知,此处表示穿过烟尘造成的迷雾,所以选择“穿透”更恰当;第三空。声泪俱下:形容极其悲苦、激动;感人肺腑:形容人内心深深感动。第三空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真切,令人们为之感动,而不仅仅只有痛苦这一种感情,所以选择“感人肺腑”更恰当。故选C。 2(3)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画线句子搭配不当,“震动”与“心灵”搭配不当,应将“震动”改成“震撼”;“启发”与“与人生之旅”搭配不当,可将“启发”改成“开启”。故选D。 3(1)①琐记 ②藤野先生 ③弃医从文 3(2)在《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关心“我”的生活和学习,他正直热诚、摒弃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温暖了“我”。【篇名1分+事件1分+品质1分】 4.B 5.“尽”的意思是全,描写了征人听到远处飘来的芦管声全都望向家乡的场景,写出了“征人”无一例外被牵动不尽的乡愁。【本义1分+结合诗歌具体分析1分+情感1分】 6.C 7.(1)自我检查、反省 (2)老师传授的知识 (3)了解 (4)送达;送到 8(1)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 8(2)你的父亲了解我,所以不会告诉你。 9.我认为会。《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失信、无礼在先,元方据理力争,勇敢地维护父亲尊严,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乙文中面对蔡磷要归还千两白银,其子并没有直接接受,反而坦然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也是一个诚实、率真的孩子。两人秉性相似,质朴纯真,可以成为朋友。【两文事件各1分,人物形象各1分】 【参考译文】蔡磷是吴县人,他非常重视诺言和责任,同时也非常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有一个朋友寄存了千两白银在他那,但没有立下任何字据。没过多久,这位朋友去世了。蔡磷于是叫来朋友的儿子,要把这千两白银归还给他。朋友的儿子非常吃惊,拒绝接受,说:“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而且我的父亲也没有告诉过我呀。”蔡磷笑了笑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知道我诚实守信,所以不会告诉你。”最终,蔡磷还是用车子把千两白银运着送还给了他。 10.B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辨析。插叙指的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结合选文第⑧段“时值初夏,夜气温爽,听不到蝉鸣,也听不见蟋蟀的叫声。我漫步在草地上,自然地记起学习这篇课文时的情景”可知,本段属于环境描写,而非插叙,且是文章的过渡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我”已在百草园中,自然引起下文“我”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的回忆,这里提及时节与环境,并没有“目的是说明此时并非鲁迅先生在书中所说的季节”的作用。 11.①黄土高原南坡的百草园 ②动人 ③对故乡和童年的怀念 12(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蚂蚱人格化,“悄悄地藏躲”赋予了蚂蚱以人的动作和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蚂蚱活泼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南坡生活的喜爱和怀念。 【修辞手法的分析1分+事物的特点1分+情感分析1分】 12(2)“戳开”本义为“用尖锐的尖端刺击”,在文中指的是“我”听到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