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明确 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 3.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规律; 4.举例说明利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在生产实践中能够合理提高能量利用率; 5.解释生态金字塔表征了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 建构 知识 体系 第一课时 系统主干知识,夯实备考基础 主题研习(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及其组成成分 1.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概念 在一定空间内,由 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范围 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结构 由 和 (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 功能 进行 、 、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物群落 组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营养方式 异养 异养 生物类型 光合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和蓝细菌等 化能自养生物:硝化细菌等 大多数动物、寄生植物(如菟丝子)、寄生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 腐生细菌、真菌、腐食动物 地位 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成分 生态系统最活跃部分,但非必要成分 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必要成分 作用 ①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②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①加快生态系统的 ②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3)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相互关系图解 [微点拨] 生态系统三种成分的判断 ①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 ②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也有可能为消费者。 ③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即营腐生生活,如蚯蚓。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 (1)食物链中的营养级 (2)食物链的特点 ①食物链起点是 ,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最高营养级)。 ②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经长期 形成的,通常不会逆转,具有单向性。 ③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 个。 2.食物网 [微点拨] ①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②食物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存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③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非取决于生物数量。 自我诊断 1.概念理解(判断正误) (1)生态系统的结构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 (2)调查生物群落内各物种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可构建食物链。 ( ) (3)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 ( ) (4)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 ( ) (5)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 ) (6)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 ) 2.事理分析 (1)(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49“思考·讨论”问题分析) 不同生态系统中,除食物链之外,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是必不可少的,原因是 。 (2)(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52“图3-4”原理分析) 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却有十多条食物链,可能的原因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