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1355

2026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第十章 第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

日期:2025-05-19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114789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6届,3份,练习,学案,课件,稳定性
    第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明确 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规律,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2.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类型及作用; 3.解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并维持动态平衡的能力; 4.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 5.阐明生态系统在受到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时,能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定。 建构 知识 体系 主题研习(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碳循环和物质循环 1.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 存在形式 生物群落内部:以     形式存在; 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循环形式 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   形式循环 2.碳循环途径 碳进入 生物群落 ①生产者的      ; ②       碳返回 非生物 环境 ①生产者、消费者的      ; ②分解者的    (实质是呼吸作用); ③     的燃烧 3.碳循环的过程 4.物质循环的概念分析 物质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范围 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 特点 具有    、循环往复 5.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实验原理 ①土壤中存在着的营   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是分解者。 ②分解者的作用是将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分解速度与环境中的   、水等生态因子相关。 (2)实验流程 实验假设 土壤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 实验设计 实验组:对土壤进行处理(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 对照组: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 实验现象 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腐烂程度    对照组 结论分析 土壤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 (二)生物富集 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               ,使其在机体内浓度       的现象。 2.富集的过程 (1)途径:       。 (2)实例———铅的富集过程 3.特点 (1)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富集的某种物质浓度就    。 (2)生物富集也具有     。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1.物质作为能量的   ,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2.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自我诊断 1.概念理解(判断正误)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  ) (2)碳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  ) (3)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 (  ) (4)采用稻田养蟹的生态农业模式既可提高水稻产量又可收获螃蟹,该模式中碳循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进行。 (  ) (5)生物富集的物质会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在生物体内富集,营养级越高,富集物质的浓度越高。 (  ) 2.事理分析 (1)(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63“与社会的联系”素材分析) 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是                      ,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            。 (2)(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67“拓展应用T1”延伸思考) 生物圈不是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系统,原因是                   。 (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67“拓展应用T2”应用分析) 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能循环利用,但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原因是                                   。 (4)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对照组和实验组应该怎样处理 该实验的自变量、无关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