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期高一年级5月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D(D“故而,‘春秋笔法’特征在史传和小说叙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错。结合原文“‘春秋笔法’所蕴含的‘微言大义’是史家、作家之褒贬。在具体书写过程中,经学观念对史官记史和作家叙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左右史家和作家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取向”可知,原文是说“经学观念对史官记史和作家叙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左右史家和作家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取向”,这与“春秋笔法”并无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 2.C(C“不能建立以‘春秋笔法’为核心的叙事研究,是中国叙事学无法摆脱西方叙事理论影响的原因”错。结合原文“而长期延续这种写作模式,对于建立中国叙事学理论体系是十分不利的。以‘春秋笔法’为核心的中国叙事研究有可能改变这一状况,有利于建立中国叙事学理论体系”可知,“以‘春秋笔法’为核心的中国叙事研究则有可能改变这一状况”,原文只是说有可能改变这一状况。选项“不能建立……原因,是……”绝对化。) 3.B(B “卫州吁弑桓公而立”的“弑”在古代指子杀父、臣杀君的现象,暗合对“以下犯上”的批判;“三子者出,曾皙后”“秦伯说,与郑人盟”“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均是客观陈述事实,不含褒贬。) 4.(4分) ①论证思路清晰。材料一先概述“春秋笔法”的含义,再以《春秋》、鲁迅为例,论述其自古至今的运用,结构严谨,富有逻辑。 ②论证语言科学严谨,运用了“多用”“在这个意义上”“常用”等严谨性词语修饰,并且用一系列关联词前后衔接,加强表达的严密。(4分。每点2分。) 5.(6分) ①“春秋笔法”在录与不录中,寄托作者的褒贬(价值判断),能使表达简练而含蓄。②“春秋笔法”能留下空白,避免行文刻露,引导读者自己用思考去补充和深入。③“春秋笔法”连接着(经学、史学、文学、修辞学、新闻学等)多个学科,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模式。④“春秋笔法”符合构建当代中国式话语体系的需要,对世界话语表达方式也有贡献。(6分。一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D(“可见这里民风淳朴和谐,居民平时也会互相帮助”错,冉娜把街坊寡妇西玛家的两个孩子带回家,是处于穷苦人对穷苦人的同情和帮助,原文没有交代这里民风淳朴和谐,居民平时也会互相帮助。故选D。) 7.C(“前文已经多处埋下相应的伏笔”错,丈夫最后的决定完全是意料之外,前文对他着墨不多,并无相应的伏笔。故选C。) 8.(6分) ①担心丈夫回来以后会责怪甚至殴打自己,宁愿丈夫不回来。 ②听到门响却不是丈夫回来以后,冉娜开始产生动摇,不敢面对即将回家的丈夫,心里十分沉重。 ③丈夫回来后,冉娜犹豫要不要主动告诉丈夫自己带回街坊孩子的事情,并进行了试探。 ④在听到丈夫确定的回答后,冉娜放下心来,告诉丈夫孩子已经在这儿了。(6分。一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9.(4分) ①物质“穷”与精神“富”的矛盾:孩子们没有鞋穿,日常餐食只有黑面包和鱼,冉娜和渔夫的辛苦劳作等,都体现出当时人们贫困、艰难的生活,物质条件恶劣。但冉娜、渔夫不顾自己生活苦难选择主动收养失去父母的孩子的善良,以及街坊西玛临死也不忘孩子的伟大的母爱,都展现出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②人性“富”与社会环境“穷”的矛盾:冉娜、渔夫、西玛身上都展现出了人性的温暖,但他们都不得不面对现实的苦难,寄寓了作者对“穷苦人”的深切同情,以及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批判。(4分。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BCE(句意:当时子兰侍奉晋文公非常恭谨,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